四面环山,绿意盎然,村中小溪潺潺,沿溪道路宽阔,路边80多盏白色的路灯沿溪而建,显得十分的耀眼。日前,记者来到桥下镇湖庄村,只见这里山水秀美,风景迷人,一幅美丽乡村的优美画卷展现在眼前。
湖庄村位于荆源溪流沿岸,全村共600多户,2200多人,从这里出去做棉花生意的人多达900余人,每10个人中约有4人在全国各地从事与棉花相关的生意。近年来,由于棉花生意收益颇丰,使得湖庄成为桥下镇较为富裕的美丽乡村之一。
“棉老板”积极投身建设
湖庄村村委会主任李松定告诉记者,湖庄村地处峡谷地带,人多地少,原先也是比较贫困的山村。上世纪80年代,村民纷纷外出到全国各地经商,其中大多是走街串户为别人弹棉花。目前,在各地担任温州商会副会长以上职务的湖庄人有20多人,赚了钱的“棉老板”致富不忘家乡,纷纷捐资捐款帮助家乡开展新农村建设。
李松定说,以前村里环境又脏又差,河边路边满是垃圾,露天茅坑臭气熏天,苍蝇满天飞,村民反响强烈。看到这种情况后,该村的在外能人在村两委的牵头下,多方筹集资金,建好了防洪坝、污水处理池,进行了河道改造,修建了村间道路、桥梁、自来水管等,并为村里安装了80多盏路灯,湖庄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摆脱了脏乱差的局面。
据统计,近7年来,在外经商的湖庄人总捐款超过1600万元。
村干部带头开展自拆
记者在湖庄村溪边看到,该村防洪坝、拦水坝修缮一新,河面清澈见底,河边见不到一处垃圾,沿溪道路宽阔,路边白色的路灯沿溪而建,路面十分整洁,大街小巷收拾得干干净净。
说起这些变化,李松定感慨不已。今年4月18日,湖庄村召开村民大会,制定了环境卫生村规民约、成立了环境卫生领导小组,划分了环境整治责任区,村干部纷纷成了河长、段长、片长。“要村民拆掉自家的瓜棚、露天茅坑,他们十分不理解,村干部们通过上门聊天拉家常,做思想工作,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环境整治中。”
李松定说,十户人家拆了九户,有一户不拆,那就是对已拆的九户不公平,所以一碗水端平是做村民思想工作的关键。于是,村干部们从自身做起,先动员家人拆除自家的露天茅坑、瓜棚。村民们见村干部带头自拆,对于环境整治也不再抵触了,湖庄村因此获得了县文明村和市级卫生村的称号。(记者 厉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