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坑乡位于永嘉县西部山区,界坑乡随着社会发展,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出走,当地几乎成为落后的代名词。如何盘活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促进青壮年返乡就业,是摆在当地的一个沉甸甸的课题。而当黄桃、田鱼、茶叶等均以千亩计的共富产业横空出世后,其背后除了乡党委、政府的指导和支持外,不可或缺的还有一个在背后默默助推的组织:界坑乡人大联络站。
让美岙黄桃变得异常甜蜜
走进海拔七百余米美岙村,青砖黛瓦的老屋,用红砖建的花坛……充满了朴实浓厚的美丽乡村气息。在几年前还是“四大皆空”,即无产业、空住房、青年人出走、田地逐渐抛荒。从此前的“暮气沉沉”到如今“朝气蓬勃”的桃源美岙,从扶贫到致富,一颗黄桃见证了美岙村的幸福变迁。
界坑乡自2018年利用扶贫资金130余万元,谋划了千亩桃园项目(其中700亩为农户自行认领种植,其余300亩由乡贤承包),渴盼多年的美岙村民成为首批“早起的鸟儿”。种桃初期,由于无人指导,美岙村民自行摸索种植,收效甚微。界坑乡人大主席郑钟南介绍,该乡人大代表联络站多次过去针对性调研,发现美岙村黄桃产业还存在经营模式落后、科技手段欠缺等问题。故此对症下药,界坑乡人大联络站引进省科技特派员、浙江大学叶明儿教授团队与温科院谢志亮团队“走进来”。通过开展统一培训3次,挖掘培养当地技术人才,成立9支技术小分队,深入田间为农民种植黄桃开展技术指导。
“玉团中涵秋水色”,黄桃丰收时,家家户户的桃树上都结满了黄澄澄的桃果,果香弥漫山头,甜在人们心间。美岙黄桃节期间,人大代表们积极引导游客参观八大活动区,实地了解黄桃产业文化。为提升附加值,界坑乡人大联络站采纳了市人大代表、永嘉宾馆厨师长金子平提出的本土名优水果品牌菜,推荐“美岙黄桃”进驻永嘉宾馆。
“我种黄桃也就是试一试,因为村里鼓励种,提供了免费的桃苗、化肥和农药。后面又有人大助力请进来的农业专家指导,再加上我们这里海拔高,日照好,适合种黄桃。”杨高寿是美岙村首批种植黄桃项目的农户,2018年初5亩地种了200棵黄桃树,相较于以前水稻每亩3000元不到的产值,黄桃每亩可达2万元,今年黄桃丰收,杨高寿有七八万元的收入。美岙村委会副主任汤笑秋介绍,目前全村种植黄桃9000余株,在界坑乡人大联络站持续帮扶助力下,今年产量达8.5万公斤,产值可达八十余万元。杨进财在谈到种植黄桃心得时,对人大联络站积极联系农业专家表示感谢:“是乡人大听到了我们的心声,我们种桃子的专家也是他们请来的。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的桃子甜度高,个头大,品质好,而且供不应求。”县人大代表、界坑乡人大联络站站长董文广认为,不仅要让美岙“美”起来,更要让美岙的“美”进入更多人的心里。
让盛山白茶销售有的放矢
“眼前一片山,心头一杯茶”,这是界坑乡盛山村新砌的仿古墙上写的标语。盛山村海拔高,常年阳光充足,云雾缭绕,具有独特的气候和优质的土壤,为发展茶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秋日登高,阳光和煦,沿着一条条田垄间的小路,闻着空气中漂浮淡淡的茶青香气,别有意趣。
但今年干旱特别严重,降雨稀少,高山茶树出现减产现象,茶叶销售也遭遇“遇冷”问题。同行的郑钟南说,好在乡党委和政府重视,乡人大联络站四处“兜售”,积压产品只有三分之一左右。
往年盛山村会将收获来的茶青和茶干送往丽水市松阳浙南茶叶市场进行批发销售,今年因为疫情回潮的原因,盛山茶未能赶上此次最佳售卖期。“茶青保存时间有限,今年不得已把茶青全都制成茶干。”盛山村委会副主任应光力表示,至今仍有不少茶叶存放在干燥恒温的仓库中滞留堆放。
盛山好茶无路销、无人识,怎么办?得知此事的界坑乡人大联络站积极面对这样的难题,不遗余力地吆喝宣传推广。县交通运输局,县应急管理局、桥下镇人大代表,县农商银行第一书记项世芳纷纷助力,10斤,15斤,20斤……点滴爱心汇聚成海。此外,界坑乡人大主席郑钟南还通过各种途径,联系熟人为茶农介绍客户、打通销售渠道,助力渡难关。
“如果没有各位代表的古道热肠,那么多茶叶真不知道怎么卖出去?”盛山村党支部书记应洪村对社会各界的帮助表示感谢,对于界坑乡人大联络站奔走帮助更是心怀感激。据驻村干部陈勇了解,盛山茶叶品种以安吉白茶为主,也产有少量黄茶和黄金芽,价格从180元到580元不等,只要有人好心采购,买多少斤都按批发价。种植户郑久肖也是盛山白茶的引进者,对于今后的发展趋势颇为乐观。他认为1200亩白茶还是在成长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当疫情消散旱情解除时,一切都会向好。所以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茶农们意识到提升工艺打开销路打出品牌才是长久之计。为此,界坑乡人大联络站不时邀请县农业局茶艺师张伯平到茶叶基地开展指导调研活动。张伯平认为茶农要加强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并对深加工和品牌塑造提出建议。
在盛山村的村头和村尾都有非常美丽的茶园和桃园。董文广曾给应洪村提过建议,三月份盛山村桃园桃花盛开,赏花晚期正好又赶上采茶季,驱车三四公里就可以到达茶园,盛山村可以做这样的亲子游活动。界坑乡人大联络站等的点子能否推动新一轮的发展,我们将拭目以待。
让兴发田鱼发展后来居上
“今年田海俱中熟,处处人家足稻鱼”,小小的田鱼在稻田间游淌,吃着稻花承载着兴发村发展的希望。进入兴发村头,远远地可以看到村墙上写着“楠溪稻田养鱼第一村”,这是属于当地的自信和骄傲。此前碧莲和茗岙田鱼名声在外,如今界坑兴发反而有后来居上的感觉呢!
界坑乡人大联络站召开献计献策座谈会,采纳了县科技局副局长徐浙忠提出“提纯复状”的概念,从兴发村附近的永嘉第二高峰高山尖附近的“楠溪江天池”引入最纯正的田鱼品种,并邀请浙大渔生态团队张剑教授为该项目提供技术指导。通过标准化建设田鱼养殖基地(一期),形成了规模化养殖,提高了田鱼的质量和产量。
有了游来游去的美丽田鱼,如何才能游到餐桌上呢?面对又一个严峻课题,乡人大联络站意识到宣传推广的重要性。今年六月,浙江省党代会召开。界坑乡人大联络站意识到这是一个把兴发田鱼品牌打出去的好机会,于是发动村民放水收鱼,将最新鲜、灵活的340条田鱼带到了党代会现场。活灵活现的田鱼是最好的广告,一夜之间让大家认可了来自界坑兴发的产品。
自从在省党代会里打出兴发田鱼品牌以后,不少客户慕名而来。兴发村田鱼高产示范养殖基地有50余亩。今年产量6000余斤,每斤60-70元不等,目前还剩1000余斤。养殖户汤裕眺介绍,如今的销路更是不用愁,长期供应给永嘉宾馆、酒店、海鲜楼等,做成特色菜。接下来,兴发村田鱼会扩大养殖规模,明年计划开展二期,再承包五十多亩稻田,预计产量超过1万斤,不少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回来打听田鱼养殖动向。
“产量高了,品控就不能差。我们要保护好界坑的正宗田鱼,不做市场上杂七杂八的田鱼。”郑钟南告诉记者,鱼稻共生项目于去年在县科技局成功入库,争取获得相关资金支持,并积极谋划田鱼产业,创新主题农家乐发展。界坑田鱼品牌获得县十大优秀菜谱、市优秀名菜等荣誉,界坑乡人大联络站还助力建设兴发村田鱼文化长廊项目, “绮霞鱼跃色天然,幽谷鸟鸣自在音”的应景对联让人产生无穷联想。对于在外的界坑人来说,乡愁是一个甜甜的黄桃,是一片香香的茶叶,是一条红红的田鱼,那是他们思念的家乡味。一个黄桃,一片茶叶,一条鱼富一方百姓,通过它们与在外游子亲切互动,希望更多乡贤通过不同方式一起建设桃源界坑,走在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