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媒体看永嘉   ->  正文
温州日报:他站在结构工程的学科前沿

——访永嘉籍学人滕锦光教授

发布时间:2010-05-14 14:44:14 编辑:戴益洪 字体:

滕锦光在向记者介绍FRP的知识。 翁卿仑 摄

  2009年中科院公布的145位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中,有5位温州籍的候选人。其中,永嘉籍学者、著名土木结构工程专家、香港理工大学建设及地政学院院长滕锦光教授榜上有名。

  由于忙于学校的工作,滕教授回温不多。近日,本报记者在滕锦光难得回乡的空隙里采访了他。他是典型的学者风范,简单的休闲西装,一副夹鼻眼镜,坐下来就很详细地跟记者介绍起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的功用。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理工科顶级人才的思辨风采,也感受到了永嘉千百年耕读文化在他身上沉淀的人文精神。

  学术内容:

  “发展第三代结构技术”

  谈起专业滔滔不绝似乎是学者的共性,滕锦光也不例外。“人类建造房屋、桥梁的技术往往随着建筑材料的革新而发展,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地取材,采用木石等自然材料;工业革命后,人类开始使用混凝土、钢筋等人工材料,并建立了设计理论;而我所研究的新一代的结构可称为‘第三代结构’,比现有结构更为经济、安全、耐久。FRP复合材料作为轻质高强、耐腐蚀性能优越的高性能建筑材料,便是第三代结构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滕锦光尝试用最简单的方法说明他所研究的方向

  “例如结合FRP复合材料和数字建筑技术,将来建外形复杂的建筑物可以像搭积木一样随意组合模块”,滕锦光教授这样向记者介绍复合材料将来在建筑上的用途。“现在复合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飞机、船舶、风力发电机甚至钓鱼竿、网球拍等制造上。复合材料的重量是普通钢材的1/4,但是承受拉力的能力却可达普通建筑钢材的十倍以上。”

  滕锦光对于FRP复合材料结构的研究始于1995年。至今十多年的潜心研究里,滕锦光科研硕果累累。他曾是国际土木工程FRP学会(IIFC)的创会主席,并于2008年获得学会的首枚奖章。目前他担任国际SCI学术期刊《结构工程进展》主编以及其他七本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

  学术心态:

  “做研究是我的爱好”

  “不了解的人可能认为做学问是一件苦差事。对我来说,做研究的过程虽然也不乏辛苦,但研究也带给我很多快乐。所以,做研究是我的一份兴趣,一种爱好”,这是滕教授对于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的评价。“做学问不能像做生意那样带来金钱,也很难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但却可以给做学问的人带来乐趣,也能为社会做点贡献。我们进行的各种试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都很有意思。这种乐趣和满足感,是做学问的人不断探索的巨大动力。”

  十几年来,滕锦光桃李满天下。他指导过的博士生以及研究助理已有不少任教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知名高校。滕教授在提到对学生的教育时说:“我们对博士生的要求相当严格,所以每次面试博士生候选人时,我都会问及他们来我这里读博士的目的。我希望我的博士生能对学术研究有兴趣、有追求,这样他们才能读得好、读得开心。”

  “做研究的人要有独立的、批判性的思维能力。有些学生崇拜学术权威的思想比较严重,认为权威的见解必定正确,这样会阻碍创新。对一样东西,关键是自己要先弄明白,然后才能作为可靠的知识吸纳。在具备独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创新性思维能力将是研究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求学经历:

  “我是喜欢读书的人”

  “我是喜欢读书的人。”提起自己的求学经历,滕教授如是说。

  由于小时候在永嘉农村长大,父母平时都要务农,没时间带孩子,滕锦光还没到6周岁就被父母送到当地的小学里上学了。因为年纪太小,一开始老师还不想要,但到小学二年级,滕锦光的学习成绩已经是班里最好的了。名列前茅的好成绩也一直保持在滕锦光整个求学过程中。

  说起走上学术研究道路时,滕锦光笑着回忆说,“我念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发现自己近视了,当时整个年级只有三个学生近视。家里人说,近视了将来种田不方便,也只能努力读书了。”

  就此走上学术道路的滕锦光已是国内外知名的土木结构工程专家。1983年,19岁的滕锦光成为教育部公派出国预备生,一年多后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就读。悉尼大学每年有几个海外研究生奖学金名额授予优秀学生。1985年底,他获得了这一奖学金,与此同时也由硕士生转为博士生,且这一奖学金一给就是四年。1990年,滕锦光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学位。在1994年赴香港理工大学任教之前,他任澳大利亚James Cook大学高级讲师,并已获得该校的终身教职。

  家乡寄语:“温州应该建一所研究型大学”

  “虽然温州的经济水平位于全国前列,但高等教育却明显滞后。现在温州的人口已超过香港,也超过了瑞士整个国家的人口。如果温州没有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将来经济发展是会后劲不足的。”滕锦光在提到对家乡建设的期望时说。

  滕锦光说,像他一样的众多在外温州人都具有很浓厚的故乡情结,如果家乡能建成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他们都很愿意为家乡做贡献。“温州应该用长远的眼光发展高等教育,在未来的二十年内建设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

  现在的滕锦光教授,也随时准备为家乡的教育做贡献。本报记者 翁卿仑 通讯员 叶圣义

(作者: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