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   ->   专题文章   ->   专题发布   ->  正文
5000年文明史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4-03 23:15:23 作者: 字体:
  永嘉的历史,与华夏的历史一样久远。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永嘉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散布在全县的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都在无声地诉说永嘉那段悠久的历史,县境内的一些村落,村民们一不小心,就会从地里翻捡到拥有5000年历史的黑陶陶片,令人思接千载。

  目前全县的史前文化遗址,就有5处:

  屿门山古文化遗址——1963年在东岸乡屿门村屿门山上,出土石锛、石镞以及炊器印纹陶片。石器制作比较粗糙,留有明显的砍砸痕迹,经鉴定系新石器晚期器物。

 



  围庄古文化遗址——1983年在桥下镇下村围庄,当地农民在修造公路时,发现一把石矛,长18厘米,阔18厘米,双面刃,已经过精磨,尖端刃部锋利,背部丰满,后端手把扁长方体形,有捆扎痕迹,经鉴定系新石器晚期器物。

  瓦窑坦文化遗址——面积约500亩。1972年,港头乡苍坡村车门前,当地村民在挖瓦泥时,出土了7件磨制的石器,器物装在一只方格纹印纹的陶缸里,内有双面刃石矛、石斧,还有单面刃的石锛、石凿,经鉴定为新石器晚期器物。

  正门山文化遗址——在上塘镇后村正门山麓,发现了一处分布面积为8000平方米的文化遗址,先后出土了磨制的双面钻孔石斧,双面刃石锛、石矛,单面刃石凿、石镞以及捏拍制的夹砂红陶、印纹硬陶陶片,经鉴定为商周前器物。


  屿山古文化遗址——位于上塘镇屿山西南坡,面积约4000平方米。1962年,当地村民在开山造田时,发现留有砍磨痕迹的单面刃石锛、石刀,双面刃石矛、石箭头及炊器类的方格纹印纹硬陶陶片,经鉴定为商周前器物。

  最值得一说的是2003年11月在上戍乡渡头村的老鼠山新石器大型文化遗址的发现。上戍乡在1958年8月之前,一直属于永嘉县域,后划为鹿城区域。因此,老鼠山遗址的发现,进一步印证永嘉县的历史文明。考古队由浙江省考古所、温州市文物局和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成。文物堆积主要集中在老鼠山的山顶岗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山坡上也有遗存分布。山顶岗地已发掘635平方米,岗顶西部为居住区,发现连片的石础建筑遗址;东南部为墓葬区,已清理墓葬35座,随葬品以陶器为主,釜、鼎、甑、罐、豆、壶和石锛常见,共出土了1000多件石器、陶器、瓷器、铜器以及大量的陶片,还发现1件象征权力地位的镶嵌玉片的柄形器。专家称:老鼠山遗址的发掘,实现了温州史前遗址考古零的突破,增进了今人对史前好川文化(好川文化是指以瓯江流域为主要分布区的浙江省又一支史前文化)的认识。2005年3月16日 ,老鼠山遗址被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作为5000年文明的一个传承和见证,永嘉还有10处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窑址,其中东汉时期的就有两处,分别是位于原东岸乡芦田村的殿岭山窑址和位于原东岸乡箬岙村后背山的箬岙山窑址。前者在殿岭山北向山坡,面积约500平方米,现村堆积层厚1米2到1米5,产品有青瓷和褐色瓷两种,器物有罐、钵、碗、洗等,瓷化程度高,发音清脆。后者在箬岙村后背山南面斜坡上,拱顶和窑壁用生坯砖砌成,内壁可见烧结面。采集的标本主要为青瓷,器物有短颈环耳罐、敛口浅腹钵、直口半球形碗等。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