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文化钩沉   ->   东嘉旧事   ->  正文
独木桥的故事
来源:永嘉网 发布时间:2012-02-23 19:32:14 作者: 字体:
大若岩镇银泉村前溪流上的独木桥(摄于1987年1月27日)
 
源头村前的独木桥
 
老妪带着小孙孙与小孙女欲过桥到对岸的闪坑村,当走到桥边时开始犹豫了。
 
正当老妪处于进退两难之际,过来一男子搀扶着小男孩顺利过桥。
 
男子再返回,抱着小女孩过桥。
 
日前,当笔者再次途经此处,发现独木桥已不复存在。进入雨季以后,独木桥被洪水冲走了。

  在道路交通上,“独木桥”应当属于另一类,但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仍然有它的存在空间,或许还要生发出许多动人的故事呢!

  上世纪80年代前,人们往来于楠溪两岸之间主要靠渡船;80年代后,渡船逐渐被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梁所取代,惟有“独木桥”仍然我行我素,继续保持着原有的生存状态。与笔者老家隔江相望的白泉村与银泉村,相距不到1公里,村前有一个较大的溪潭,两村在对岸都拥有不少山场和田地。多年前白泉曾有两条渡船,银泉有一条渡船。1986年白泉大桥建成后,白泉渡船退出了历史舞台,但银泉渡船一直履行着原先的使命,村民们嫌渡船来回摆渡不太方便,每当雨季过后,便在潭水滚动坝下方比较狭窄的河道上方搭起一条临时性的“独木桥”,一般情况下可以管用七八个月(图一)。在楠溪沿岸各地,随处可以见到类似的独木桥。然而河道年年变化,独木桥年年更换,而且人在险桥上行走,不免担惊受怕。笔者老家附近的小溪涧上,也曾有一条独木桥,是用稻草绳将两棵长约3米的棕榈树干捆扎而成。我十来岁时跟随父亲经过此溪涧,在惊恐中不慎跌落高约2米的涧底,幸好没有出现大的差错,但留在我的记忆里却是铭心刻骨的,至今想起来还有点后怕。

  不知是出于某种本能,还是惯性使然,在我有了自己的照相机后,当见到那些有特点的独木桥时,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将它收入镜头中。一年前的3月12日早上,我从岩坦溪上游沿流域一路下来,约10点钟光景接近闪坑村时,向右侧转九十度弯,经大桥进入沿溪而建的源头村。在村头巷尾徜徉了一个多小时后来到溪边,其对岸就是拥有1000多人口的闪坑村。如从上方的大桥上绕过去,得多走1公里的路程,于是村民就近架设了临时性便桥,即所谓的“独木桥”。我看到往来于“独木桥”的行人还真不少。为求稳妥,我将相机在包里收好,小心翼翼地走到桥对面重新取出相机,朝着源头村方向拍了起来。说实话,拍摄时并没有想刻意表现什么,也不知后来情节如何发展,结果不知不觉中就拍了十多张,算是图片库里又多了一份“独木桥”的资料。

  回家后打开电脑的浏览器观看所拍的照片,却让人感到有点意外。这不经意间出现的画面除了展现该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外,是否也折射出当下乡村的某些社会现象呢?特约记者 李昌贤文/摄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