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九月,稻田由绿变黄,时令一下子从炎夏转入金秋。俗话说“早稻下割上,晚稻上割落”,虽然如今的农村已很少有人种植早晚两季,但山里人一直习惯于早播早插,因此稻谷成熟也相对较早。当平原的田野尚未脱去绿装时,山区却已是一片金黄色。
10月2日一大早,记者与另三位影友驱车直奔我县西北部被称之为深山小盆地的黄皮村。在秋阳的照射下,开阔的田野发出金灿灿的光芒。正赶上村民开镰的时间,不论老人还是小孩,都从屋子里走出来,他们或握着镰刀,或扛着稻桶,或提着布袋,一齐涌向田间,场面颇为动人,这使我们兴奋不已,便迅速取出相机,也跟着忙碌了起来。除了山水田园风光外,不同的秋收场景悉数收入镜头。而加入劳动大军的既有80多岁的老人,也有十来岁的孩童。这样的画面是许多城里人所难以见到的。
在黄一村、黄二村等地奔忙了一天后,次日我们前往位于溪下西南侧的邵坑、陈坑等村,那里又是另一幅秋收、秋晒的动人图景。才6时多一点,我们就进入了地形如“瓮”般的邵坑村。村民刚吃完早饭,太阳尚未露脸,人们早就忙碌起来,晒谷的篾簟开始打开,并将一袋袋、一框框稻谷从家中挑出。我们在村头村尾拍了约2小时后,随即马不停蹄赶往距此并不太远的陈坑村,动人的景色更是让人目不暇接,又是禁不住一阵狂拍,半天很快过去了,上车时个个大呼过瘾。
西北山区二日之行,除了山村的秋收场景给我们留下较深印象外,最让人动心的还是那里的纯净山水和风土人情。上世纪90年代初我曾去过上列各村,并一度留下美好的印象。十多年后重访故地,却完全是另一种心情。虽然各村都通了公路,也建了一些新房,但当地村民所使用的农具、日常器皿及至古老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等还是基本保持着昔日的风貌。用来打稻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稻桶和稻梯,绝少使用打稻机。村里有许多现成水泥地面,但村民晒谷仍然都用竹编的篾簟,还使用由土布织成的布袋和竹编的田箩。村民待人依旧是那样地淳朴热情。正因为此,就与其他地区形成较大的反差。若问今天永嘉的香格里拉在哪里?我一定会说就是黄皮、陈坑、邵坑这些地方。
10月5日、10月13日,我们又先后到了大岙、岩头苍坡等地,正好都遇上他们开镰时刻,但展示给我们的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特约记者 李昌贤/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