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采风团活动已经走过了四站,在初始采风线路确定和采风活动中,遇到一些需要史料佐证的时候,本报采编人员都会请教县志办的徐逸龙。
从1998年起,徐逸龙就开始关注并研究谢灵运。最初的原因他称是看了温州学者们的一些著作,让他对曾经在永嘉活动过的名人产生了好奇,也对书中所讲的一些事迹产生怀疑。真正让他关注谢灵运是看了《鹿城诗人寻踪记》后开始决定系统研究谢灵运。
那一年,徐逸龙把温州市图书馆中所有有关谢灵运的书籍、文献全部通读了一遍。2001年徐逸龙带着他的论文《谢灵运(瓯)江北游踪考述》参加了第二届谢灵运国际学术研讨会,此论文亦被收入《谢灵运在永嘉》(温州)一书中。十几年过去了,徐逸龙对谢灵运的关注研究并无减少,在他的办公室里收集了所有有关谢灵运的书籍,一些最新的动态资料也是随时掌握。前段时间徐逸龙参加了厦门大学的一个学术会议,无意间发现了两首疑似谢灵运的诗,这两首诗在《谢灵运集校注》、《谢灵运集》目前较权威的两本书籍里都没有收录。但因谢灵运所处的年代较久远,有很多都是失散之后重新收录、注明的,因此徐逸龙称还有待考证。
十几年的研究让他收获颇多,最重要的是给现代学术学者对谢灵运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进行注解并明确论证。如谢灵运在《游名山志》中提到的芙蓉山,之前很多人认为是乐清的雁荡山,徐逸龙经过考证认定是永嘉的芙蓉山。另外顾绍柏的《谢灵运集校注》中把赤石山和赤岩头、青嶂山和绿嶂山混为一谈,徐逸龙对其一一进行辩证。这类的例子很多,跟他严谨的学术态度以及对谢灵运资料的熟识度分不开。在研究谢灵运以及此次采风探访中,徐逸龙发现谢灵运在永嘉境内写的名山景点都分布在水陆古道经过的地方。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些都不是名山。而谢灵运把它们收录在《游名山志》中,说明在他那个时代是名山,这些山旁都有村庄,有古道。谢灵运可能通过前代官员诗文及村民的述说慕名而来,然后把这些地名的风貌、特点、物产等融入自己的诗歌当中。
在研究中,他称最大的难处是,谢灵运走过的地方已沧海桑田,仅通过他的诗录很难作对照。另外很多地方包括本地或外地的地名志,都收录了同样的作品。比如谢灵运写过“石门”的诗就有四首,包括青田、黄田、庐山等都有叫“石门”的地方,具体每一首诗中的“石门”真正是在哪里,都要一一考证。这就要通过文献、历史资料、山水形貌来比较区分,但鉴于实际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一一到实地考察,也大大增加了了难度。前四站的采风活动让徐逸龙感触颇多,在采访中他也深深体会谢灵运所游历的名山包括周边的地带等人文历史都很丰富,很多东西可以继续扩散性的深入报道,如当地的历史、地名、民俗风情等都可以重新挖掘。(记者 柳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