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楠溪文苑   ->   文苑资讯   ->  正文
华严宝砚记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1-25 08:10:50 作者: 字体:
 


村民介绍华严洞的历史

 


村民介绍华严洞的历史

  严宝砚与书画大家

  关于书圣王羲之曾出任永嘉太守一事,《弘治温州府志》有记载,故此永嘉人很自豪地说确有其事,地名仍在,古迹犹存,好像某处的题字墨迹犹新似的,并且认为他与谢灵运同是温州文化的奠基者。然而,《晋书·王羲之传》中却没有他当永嘉太守一说,所以有人认为王羲之一生与永嘉无涉。

  距右军生活年代不远的刘宋学者郑缉之曾编纂了永嘉最早的方志《永嘉郡记》,此书早就散佚。清末,瑞安经学大师孙诒让先生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辑录有关引用《永嘉郡记》中的条文,重编成《永嘉郡记》一书,篇幅很小的书中就有二处与王右军有关的条文。其一记:王羲之访乐清高士张荐,张荐避入竹林深处,不见王右军。其二记:王右军为合五石散,到古陶地方挖去数升紫石英,芒角甚好。不仅止此,比右军迟几十年的永嘉太守谢灵运在永嘉任上有《与弟书》云:闻道恶溪道中九十九里有五十九滩,王右军游此恶道,叹其奇绝,遂书“突星濑”于石。恶溪即今青田以上之瓯江,九十九里,离永嘉是不算远的。以上两人生活时代与王右军相去不远,应是所语不虚。起码可以断定王右军是来过永嘉的,并逗留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至于出任太守与否的事,姑且不说。



华严砚

  永嘉与书圣王右军的两件书翰有关的美谈最值得永嘉人骄傲的,一是他的书法代表作《兰亭序》摩刻版本众多,永嘉也有一个兰亭版本,据说还是相当精湛的,名为《永嘉兰亭》,这个石刻在《清光绪永嘉县志》里还有记载,好像近代才消失的,它与在永嘉刻成的颜真卿法书《忠义堂法帖》对永嘉书法影响最为深远,从现当代的本地书法风尚中犹可见其精神面貌。

  北宋书画大家、诗人米芾,作为徽宗皇帝的近臣,执掌着皇宫书画文物管理的大权,中国历代的名书画与宝砚他了如指掌。他的《海岳名言》与《砚史》就有两处与永嘉有关的记载,一是说王右军传世的墨迹中原有《华严帖》:近得华严砚颇佳。法书一行。然后说华严砚出自永嘉。



林壶峰之墓

  米芾同时也是个砚石鉴赏大家,曾见徽宗皇帝有一方极品御,心生欢喜。见皇帝正高兴,就让皇帝将佳砚赐给他。不期皇帝很爽快地答应了,他怕皇帝反悔,当场将满是墨液的砚台一股脑儿地塞入衣襟里,弄得墨污官袍也不顾,快乐地扬长而去。他是书画创作的积极实践者,所以他对砚台鉴定以容易磨出好墨为标准,故云:“石理发墨为上,色次之,形制工拙,又其次,文藻缘饰,虽天然,失砚之用。”这是一个纯粹书画家的鉴砚理念。

  他的《砚史》中其记录了二十四种当时的名砚,第三种就是温州永嘉出的华严砚。文曰:



罗浮龟山塔以南的砚台岩

  温州华严尼寺岩石

  石理:向日视之,如方城石,磨墨不热,无泡,发墨生光,如漆如油,有艳不渗,色赤而多有白沙点,为砚,则避磨墨处。比方城差慢,难崭而易磨。亦有白点,点处有玉性,扣之声平无韵。校理石扬休所购王羲之砚者,乃此石;今人所收古砚,间有此石,形合晋画,约见四五枚矣。



查看华严洞口附近的岩石

  米芾对华严砚的评价颇高,且名列端、歙宝砚之前。石质结构很好,磨墨效果更好:磨墨不热,无泡,发墨生光,如漆如油,有艳不渗。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理想砚台。这一点在后来的倪云林所著的《云林石谱》也可得以印证,其文曰:



查看华严洞口附近的岩石

  温州华严石出水中,一种色黄,一种黄而斑黑,一种色紫。石里有横纹,微粗,扣之无声,稍润,土人镌治为方员器。紫者亦堪为研,颇发墨。

  砚、研二字,音近,根据同音互训之原则,可同解,古来一直通用。



罗浮林氏墓门

  这么好的华严砚,自晋至宋,都是书画家的宠儿,很是宝贵,而且宋时已不多见,米老能见到的也仅四五枚而已。清初诗人朱彝尊有诗云:闻昔华严寺,频经逸少过。洮河流石研,未若此中多。清乾嘉后的永嘉诗人周衣德有《永嘉杂诗》一组,其一首云:砚林巧琢华严砚,纸作新裁蠲府笺。安得襄阳好书手,鼠须煤麝化云烟。可见清中后期,华严砚还是有产出的。现在却式微至甚,无处可觅。十数年来我遍寻华严砚,了无所见,请教温州的收藏家们,也不可得。

  清光绪《永嘉县志》中的“华严山”条载:华严山,在城北八里,永宁支,有华严洞。花木繁丽,自成佳境。有石可为砚。为此我常问更事者,这华严洞在何处?有人告诉我,华严洞就在原永嘉化工厂后之山麓。还说那洞极深,可能已到楠溪江下面去了,这也符合倪云林的“出水中”之说。

  寻觅华严洞

  2013年1月22日,我随《今日永嘉》的记者一起前往寻访华严宝砚的出处。几经周折,终于在楠溪江大桥引桥不远拐弯处原化工后的一公路桥桥墩脚,看见了一段小小的穹窿,好像是开辟痕迹,大半被桥墩遮掩了,且多为土石淤塞。周边的山石倒是有米黄色的,米黄带黑麻点的,大多为浅紫色,这表层之石也就近乎云林之说了。

  这里固是永宁支山,华严山下,而这就是华严洞,未免难于着落,况“花木繁丽,自成佳境。”又怎么说呢?或许是因建设化工厂时,地貌改观,化工毒气荼毒花木,佳境不复了。而什么时候,为什么永嘉人放弃了这一崇高的文化产业呢?当然也有人跟我说过,是矿洞太深直透江底,为水所淹,不能再开采了。现在看来好似没有发生过一样,令人不解。

  同去的好友傅道碎先生,是一个热心于收集地方古器的文化人,他出示了一方别人信誓旦旦说是华严砚的小器物,只有时下香烟盒那么长,宽不及之,一公分多的厚度,表面似有钙化的灰白色,内质黄而微泛浅紫,手摸的感觉稍有光滑细腻感,比端砚与歙砚的腻滑相去较远,但磨墨的效果一定是不错的。镌治得比较粗糙,但不乏古朴的气息,其形状接近“凤”字形。米芾认为晋代砚的形制多“凤”字形,此小砚也如此。这也跟米氏所鉴定的华严砚“今人所收古砚,间有此石,形合晋画”之说大略一致。家乡土产,寻访数十年,今日始得看一眼,是非莫断,倒也真是值得浩叹了。

  让华严宝砚早日重现时下,政治倡明,发展文化产业之呼越来越高,我们不妨重新开发盛于晋宋的华严宝砚,并把它发扬光大,让王、米笔下的名器重归永嘉。华严宝砚,无论作为文房工艺器物,或结合楠溪江大旅游开发成旅游商品那是无上的好东西。同时为增加文化丰度可在华严洞附近原化工厂的空杂处建二贤祠,以纪念热爱华严砚的书圣王羲之与书画大家米芾,结合永嘉书法传统以及永嘉书法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与地位,推进文化建设,为我县申报书法之乡作好铺垫。(采风团成员:高远)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