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楠溪文苑   ->   文苑资讯   ->  正文
盘点谢灵运山水诗之旅采风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2-07 21:25:27 作者: 字体:

  从去年十一月起至今年1月份,谢灵运山水诗之旅采风团活动已经进入了第六站,同时也迎来了年终小结。此际,谢灵运山水诗之旅活动站点才过半,而成员投入这份活动的激情却依旧满满,并未减轻。2月6日,在县新闻信息中心的二楼会议室,采风团成员畅谈活动得失,并提出了自己的感受和建议,为来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做好谋划。为此,还特别邀请了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谷铁荣、楠溪江风景旅游区管委会副书记、副主任李埃,摄影家李昌贤等。

  截止到目前,《今日永嘉》总共出了14期,发表了74篇文章、109张水墨画作品及照片,共涉及版面28个。而作为县新闻信息中心另两个宣传平台永嘉网、视频及活动所延伸出来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用此次采风团成员谷峰的话来说,此次活动,是县新闻信息中心去年投入最多,最不惜版面、最为精心安排策划的一次。

  关于反响

  在此次年终小结会上,记者更是得知,谢灵运山水诗之旅采风活动获得了2012年度全县新闻创新奖,得到了县委宣传部的肯定。采风团成员也表示自己的收获颇多,高远、徐逸龙等都是文史工作者,其本身对永嘉山水文化研究颇深,而在借此次活动开展之际,更是将自己历来的探索研究东西,得到了印证和突破。

  与此同时,活动发展至今,反响较好,许多县内的文人墨客都纷纷报名要参加此次活动。而作为每一站必行,为活动尽心尽力的徐逸龙也在会上提起了自己的一个感触,他说,某日在屿后巷时,碰到了《永嘉太守谢灵运》的剧本作家谷尚宝老师。当时谷老师见到他,心情颇为激动,拉着他的手,对他说道,“自己这一辈人对谢灵运研究也颇多,但也不曾如此费精力去策划探索谢灵运每一站的足迹,你们年轻一辈能做到如此,甚好。”

  关于成果

  活动开展至今,他们觉得仍旧需要不断地去完善的地方。在成员谷峰看来,相较县里文人、普通市民的积极反响而言,谢灵运所寻各站点的镇(街道)等部门却重视度不够,文化的挖掘更需要部门去参与,去思索属于当地管辖的文化保护和开发。同时,他也指出了谢灵运整体策划意识不强,希望能增加以谢灵运文化为由头,延伸出更多带有思考性、综合类的文章。

  而这一问题抛出,引起画家刘沉鹏、作家李晓瑜、高远等成员的共鸣,他们反映,每周之行不免有些仓促,致文章沉淀不够。他们希望成员之间写作能多些交流、沟通,提升作品的分量。同时,他们也指出,加强美编力量,在版面设计上应该更花些心思,使之更具文化味。而徐逸龙也表示,本报采编人员以上级媒体为标榜,进一步树立打造精品意识。此外,编书时还要统一修改,还可以及时补充深度文章和史料。

  谷峰、高远、徐崇统、徐逸龙、李昌贤等均也认为,除了活动作品的深度要体现之外,可以思考增加一些比较性的文章,如乐清石门与永嘉石门两处,以及多增加些散文体裁作品。此次活动的开展,还要注意延伸,增加广度,永嘉文化博大精深,不仅限于对谢灵运文化的挖掘,更要挖出其他的本土文化。要做到多回眸,在每个站点发现新的其他线索后,也可再次探访。

  关于视频纪录片

  谷峰、徐崇统等认为,除了在报纸上,活动同样不可忽视永嘉网、视频等宣传渠道,要多管齐下,做好这盘大餐。他们认为视频可以专门配备一个文字,进行解说,做好一个纪录片的形式,则十分有意义。而这一块也将是谢灵运采访活动接下来的重点之一。

  关于旅游开发

  而此次活动的主办单位之一,楠溪江风景旅游区管委会副书记、副主任李埃表示,他对活动也给予了充分肯定,更希望能运用好这次探访的成果,能供他们旅游部门作出适合旅游开发的黄金旅游线路。对此,李昌贤、徐崇统则认为,旅游景点的开发可以选几个代表即可,不要做过多的开发,失去原有的味道。同时,还要注重对旅游相关的产品的挖掘,如谢公屐、华严砚等。高远认为,此次活动更是一种对本土文化根源的追寻,所得成果对我县今后的规划也必将带来方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谷铁荣表示,活动立意深,文化味浓;作风实,不辞辛劳;动作大,声势浩大;效果好,影响深远。他要求,应不断挖出属于本土的文化,通过多种表现方式,争取能在上级媒体刊发,推出精品,让世人进一步了解永嘉、宣传永嘉;同时要善于思考,精雕细琢,既要置于全国大文化背景之下去思考,又要结合永嘉实际。(记者 胡艺罗/文 林琦/摄)

  记者感言:

  胡艺罗:身为80后的我们,以为这千年之久的文化早已与我们隔绝了。殊不知,不行,不知永嘉山水之貌;不问,不知永嘉文化之博大。既生于这方水土,更应当根植其中的文化是如何,那么自身才不混沌于天地间,而是觉的与这天地又近了一点点。

  林琦:从11月延续至今的谢灵运采风活动,从温州站到瓯北站到黄田到渠口到岩头,一路走来,我负责的固定的一项就是记录下采风团的瞬间,辛勤的、危险的、欢乐的,沿着谢公留下的诗句,将江心屿、北亭、破石山、芙蓉山连点成线。作为一个菜鸟新人,每一站都接触到许多的古迹文化,每一站都有新鲜的知识,消化吸收。偏僻的山路,难以攀登的山崖,让我一路痛并快乐着。

  编辑感言:

  活动从去年11月初启动,历时三个月,细数个中滋味,有过迷茫,也曾有过喜悦、感动与收获。

  李昌贤老师为了补拍一张破石山全景,不顾古稀之年,二度登临山巅;徐逸龙、谷峰、高远、李晓瑜等人,在结束某个站点活动后,众人离去,他们仍然有滋有味地留下来,爬山涉水、走村入户,捕捉、挖掘一些难得的素材,形成文字,反应到版面上来。谷峰、逸龙还多次主动参与活动的策划;每次登山,身为县登山协会负责人的刘超辉先生,一路上披荆斩棘,为大伙开道;采风团成员都有其本职工作,为了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事先统筹安排手头的事情,甚至加班加点;通过三个来月的“拉练”,在两位记者小姑娘的身上,少了份稚嫩和娇气,多了份成熟与淡然。所以我想说,是大家的激情点燃了我的激情,是你们的思想火花激发了我的灵感,在此,真诚地向各位道声,“谢谢!”相信,有了你们这支强大的后盾,来年的“谢之旅”,将是一次文化和心灵之旅,同时将为读者呈现更丰富的文化大餐。大家期待,我亦然。

  采风团成员感言:

  董伟斌:踏访谢灵运的诗踪,寻找山水诗的源头。这样的活动,它的意义不单是对楠溪江所积淀的文化的挖掘,还是一种呼吁:呼吁全社会进一步关心身边的资源环境,触发人们对生态、人文的深入思考,并探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刘沉鹏:考察、挖掘与研究才能有力地证明了历史的真实存在。清楚历史的细节与意义,是有效延续文化、完成文明价值的肯定。寻找古今之差异,才能开启当代文化多元的可能。故此,寻访谢公之旅的团队做的事情可说是意义非凡。

  李晓瑜:谢灵运山水诗文化追旅行,令我对谢公诗的感知从文字篇章走进了山水的行程,偕友、徒步、访谈、登高、临风、怀古、思今,既知己之微渺,复感己之幸运。山水是诗,草木关情,从远古到未来,如是。

  徐崇统:探寻谢灵运山水诗踪迹之旅,不仅仅是文化之旅,也是永嘉山水之美的再发现之旅。沿着谢公足迹,我们走过了冬季,一路上快乐多多,收获多多。过了年,我们一定会在春天里再出发,但愿有更多的人继续关注我们,或者参加我们的队伍中来。最后,我衷心祝愿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谷峰:寻找谢灵运足迹采风活动时已过半,受众反映良好,但愿与谢灵运足迹有关的镇、街道,积极参与、互动、挖掘文化底蕴,打响中国山水诗摇篮品牌。

  高远:

  谢灵运

  站在白鹿城上

  美髯飘飘,才情飞扬

  九斗城中加我一斗

  分给王子,分给古往今来的天下人

  我那一斗不差毫厘

  屐齿深印一千六百年的古道从此坎坷,步履艰难

  徐逸龙:在实地考察采访中,破解不少历史之谜,获得许多新的历史研究题目。

  刘超辉:楠溪江谢灵运山水诗之旅采风团一行一路追踪,一路挖掘,实际上就是对楠溪江风景旅游人文山水的一次精彩开发。

  邵敬群:永嘉乐土,吾有幸生於斯,长於斯,无比欢喜。

  李昌贤:怀念谢康乐,怀念楠溪山水!

  (记者 胡艺罗/整理)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