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次考察都能达到预计的效果,但是每一次考察都有新的收获。”——且将再登永宁山之采风团声音作为题记。
蛛丝马迹,证据拼图
谢之旅像神探办案也像拼图游戏,不能错过蛛丝马迹,找到所有的证据拼图,才能完成一幅完整的谢公游楠溪山水图。“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2012年11月27日,以李白的《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诗歌为线索,楠溪江谢灵运山水诗之旅采风活动成员来到了黄田街道东联村,寻访了石门,到达离山巅最近的一座山坪,仰望最高处蒲瓜尖。回程后,谢之旅一直在持续探访中,但是未像谢公一样“登石门最高峰”在采风团成员心里埋下一颗再出发的种子。同时,此行让几位对文史颇有研究的成员发现了新元素,采风团团长徐崇统说“《全唐文》卷817,唐朝杨光所写的《赤石楼隐难记》,其中附注赤石楼在永嘉大若岩,但是,我们觉得更像在千石。”
已知拼图:千石曾名赤石
坊间称,谢灵运游历千石村时,该村叫赤石村。2012年11月初,记者询问当地村民时获知,关于千石村的宗谱记载始于明朝,且一直名为千石,并未更改过。但记者在温州市图书馆查看过一本出版于1890年关于永嘉图的古籍书中,发现千石村所在区域被标明为赤石,可想,在明朝前,千石村可能曾用名为赤石,但已无法确切考证。
同时,采风团成员提供了另一佐证,在前人留下的诗歌中,千石皆作赤石。
在《赤石楼隐难记》文中写道:峨峨杰出,发地千寻,峭刻凌空,壁悬四面。其乃阴阳偏顾,造化有情。呀开石门,路通极顶。天生厚土,荫以森罗。其中“峭刻凌空,壁悬四面”、“呀开石门,路通极顶”皆是采风团成员认为与长宁山脉越看越像的地方。 4月8号,趁着一个晴天,带着“确认《赤石楼隐难记》”与“搜集更多谢公《登石门最高峰》、《夜宿石门》相关因素”两个命题,谢灵运山水诗之旅采风团从千石村上山再登永宁山,登顶最高峰。
收获拼图1号:千石的“寨前脑头”
《赤石楼隐难记》中描写:洎乎开元之未,袁晁作叛,起于天台,攻陷当州,逃亡无数。惟此一乡,人户数百馀家,而登此楼以逃其难。赤石楼为一古寨,而时至今日,在千石村也有关于古寨遗留下来的片段词语:寨前脑头。
上午8点半,采风团一行从黄田中学旁入山,向“寨前脑头”进发。行进中,千石村村民林志平指着远处的红旗,介绍道:村里一直叫这个山头为寨前脑头。以前,这座山都是村里的番薯地,和林志平一起种地的一位千石村的阿公,告诉他,那个山头以前是个古寨。林志平提出如何解决饮食的疑问,阿公的回答是带上山。
行走约莫20多分钟,站在路边的岩石眺望,可以看到千石水库与石门水库。复行几步,见左边山壑,有一山崖,峭刻凌空,岩壁光滑,通体紫色,名为紫竹岩。上有一平地,建有寺庙,名为紫竹寺。
十几分钟后,一行人到达了“寨前脑头”的山头,几十平方的平地,却惊艳了采风团一行,从左可眺上塘城区甚至更远,黄田街道、瓯北城区皆在脚下,右边温州市区历历在目,后方观察山里动向。实地查看讨论之后,采风团一致认为,此山头并非险峻的山势,没有充足的水源,不会是设下古寨避难的地方。但是却又得天独厚的视野,应该是古寨的重要组成部分——瞭望台。而且,瞭望台被村名称为“寨前脑头”更是合理,说明是设在寨前的重要部位。瞭望台已经找到,那么古寨到底会在哪里?而紫竹岩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在大家的脑海中。易守难攻的地势,山头的平地,寺庙的存在说明有水源的存在,古寨极有可能设在紫竹岩。
寻找拼图2号:高山上的百姓人家
无论是从黄田东联村经石门上山,还是从千石村山上,均属于永宁山脉,而其最高峰,俗称为蒲瓜尖。所以采风团打算本次从千石上山,登顶最高峰。
从“寨前脑头”下来,千石村村民林志平带着我们向蒲瓜尖进发,蒲瓜尖与林志平之间还有值得一说的缘分,第一次采风团站在蒲瓜尖东边山坪,望到蒲瓜尖上的飘飘红旗,就是林志平放上的。作为村里的登山爱好者,他每年至少一次登上最高峰,换上新的红旗。
翻过几个山岭,经过长满杂草的荒芜番薯地,穿过一人高的茅草,在一个山岙的分叉路,林志平说,往上面走是去蒲瓜尖的路,里面是一个消失的村庄,叫做潘山岙。穿过竹林,石阶、清泉还能看出依山而建的古村面貌,老墙、石窗融合了几代人的气味,屋前的樟树、捣臼在岁月打磨下显露出生活的肌理。潘山岙的村民,从这里渐渐地都搬到山下去了,留下了高山百姓人家说不尽道不完的记忆。采风团成员徐逸龙说:“这样的村子,消失的时间大概是近二三十年,我们现在过来还能看到找到人类生活迁徙的痕迹,记录下来,这也是我们考察的目的。”
终获拼图3号:登石门最高峰
从潘山岙出来,已经接近中午,采风团一行继续向高地出发。此时,我们站的位置,蒲瓜尖被眼前的山头遮住,可谓“只缘此山中”。接连几个陡坡,前面的人披荆斩棘来开路,后面的人手脚并用,团结一致。爬上最后一个高坎,一座赤岩山头展现在面前,峭刻凌空,壁悬四面,嫩绿的树木、鲜红的杜鹃点缀其中,这就是近观下的蒲瓜尖。
面对接近垂直的坡度,大家研究起了路线,最终,拉起了绳索,表面上可以说,飞岩走壁、扶摇直上,我的心里其实是胆战心惊、亦步亦趋。“这是最后的几步了,大家加油!”终于,登顶了永宁山最高峰,红旗在头顶飘扬,采风团在其下留下了骄傲的合影。
下午1点,大家开始拿出干粮补充体力。此时,深感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晨策寻绝壁,夕息在山栖。疏峰抗高馆,对岭临回溪。”从蒲瓜尖下山,选择了石门方向,路过了上次远眺最高点的山坪,穿梭时空,将前后两次活动的线路连成了完整的一个线路,徐逸龙说:这样更有助于考察石门的地理位置、古道走向。再次经过顾清亭、石门水库,东联村,想象建水库之前,有两岩如春笋似的相对而立于水流两侧,凌空高约15米,“微有门形”,岩石质地赤色。石门朝东,涧水下泻转折南行,沿右边岩壁而去。
辅助拼图4号:京渡码头
上一次探访,本网记者在《石门的沧海桑田》一文中写道:可曾想,东联村在几千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据当地村民描述,在上世纪50年代,在该岩石前挖到了船板、桅杆和大量的瓷器等,且在岩石附近,前些年还能发现几块石头,其上凿有洞,据年长者称,是用于系缆绳的。另据黄田街道办事处人员介绍,除东联村外,在周围还有被命名为“京渡”等关于渡口的字眼,也可以推测数千年之前,这里曾经是汪洋大海。
这个被命名为“京渡”的小村庄是黄田雅林村其下的一个自然村,为准确考察当时谢灵运游历赤石、石门的踪迹,采风团驱车来到京渡村的老渡口。在京渡这边已经看不出码头的样子了,对岸却还有码头的台阶、栓船的石洞,其后就是一座山头。
据悉,诸永高速公路以东的三江平原位于楠溪江口和瓯江北侧,在谢灵运时代还是滩涂,不是设置渡口的最佳位置。而无论雅林、千石、东联村等地以前是否已经形成陆地还是海洋,无论是京渡码头还是东联村登船,位于永嘉郡城之北的永宁山赤石、石门一带因地理条件优越,风景优美,是瓯江北岸东西交通要道必经之路,所以有许多唐代诗人踪迹,这里自然成为浙东唐诗之旅的重要组成部分。谢灵运也有《郡东山望溟海》、《游赤石进帆海》。(记者 林琦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