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孤山自然景观奇特,位于汤岙村东半山腰的无底洞深不可测。同时,此地人文历史悠久,不仅有古越悬棺葬习俗的遗迹金竹尖吊船岩,也有西汉铜镜埋葬地漈坑遗址。从金山头华圣庙沿漈坑溯源而上,经过风门坳,通往歇盐坪,进入正岗山林场,经过水岩景区,通往乐清,这条古道是明代挑盐古道,称之为永乐古道。此外,从汤岙村上山,向东进入漈坑,也是运兵古道。如今,孤山顶存有古寨遗址。永嘉太守谢灵运在《游名山志》对楠溪西侧的芙蓉山的地形地貌和物产作了描写和记录,对于隔江相望的孤山则题了一首《登孤山》诗。北宋温州“皇祐三先生”之一的丁昌期在孤山南面的山塆里创办醉经堂书院,继承谢公招士讲学的传统,使溪山文风为之一振。由此,孤山成为楠溪名山,受之无愧。
孤山秘洞和青密林
谢灵运时代,芙蓉山附近还有大面积的湿地,所以有“芙蓉渚”之称。孤山北的枫林镇枫四村四亩田头的高速公路桥墩基地沉积层深达60余米,说明古代这里曾是大面积的水域。2001年2月15日,我首次登山孤山寨,听垟山村的向导介绍孤山寨的捣臼、麦磨和金竹尖古道边的吊船岩。登临山巅,眼前有楠溪、档溪和狮溪包围而成的枫林盆地确有“迥旷沙道开”的特点。
农历暮春三月十八,采风团成员从枫林镇汤岙村开始沿着古道登山,首先探访孤山东面半腰的无底洞。这是深邃的天然地道,充满神奇色彩。相传,无底洞北面通往南岙村,东面通往垟山村、孤山寨的,但没有一个人走到另一个出口的。无论如何,这里确实存在诱惑谢灵运登孤山先决条件。
10时30分,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采风团向孤山寨进发,行程1个小时后,登上山巅,只见档溪、楠溪江白花花的一片,如同大片水面,中央的枫林山从沙门坳到缸窑亭,再到楠溪江,如同水中绿洲,正是“波(撼)青密林”的景色。《光绪永嘉县志》卷二,“枫林山,在四十七都,有岭。《乾隆志》,陈遇春《枫林遇雨行急不得见岩头诸峰》云:未策青藤去,枫林落叶催。名山空结伴,骤雨失追陪。泉响秋逾迥,岚深昼未开。幽寻不可歇,重拟拨云来。附近有孤山。在仙居乡。”登孤山自然有“威纡山径折”的情形。
西汉铜镜和悬棺葬遗址
下午2点钟,县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和村民带领采访团成员去触摸历史的厚重感。大家从五港村开始登山,取道漈坑源头向风门坳进发。五港村和漈坑村之间的古道上曾经出土西汉清白连弧铭带花纹铜镜,圆形,圆钮,并蒂十二连珠纹钮座。钮座外有三周短斜线纹及一圈凸弦纹带,凸弦纹外为内向八连弧纹带,连弧间及顶部均有装饰纹样。两周短斜线纹间有铭文34字,素宽缘,直径16厘米。出土的西汉铜镜表明漈坑古道开辟甚早。
行程2个小时,大家在箬叶林下艰难地穿行,经过猪头岩、仙人岩,到达风门坳。风门坳东面就是海拔926米的金竹尖,以盛产金竹得名。金竹,也作筋竹,就是谢灵运笔下的斤竹。竹笋略显红色。早年,村民在金竹尖采龙须草和草药时,发现百条岩的地方有铁环扣在岩壁上,如获至宝,就敲碎岩壁,取下烂铁。乡人以为这里是古代地壳运动导致船埠头抬升所致,称之为吊船岩,其实是东瓯国悬棺葬习俗的遗迹。南朝郑辑之《永嘉郡记》瓯水曰,“水出永宁山,行三十余里,去郡城五里入江。昔有东瓯王都城,有亭,积石为道,今犹在也。”
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后,才有了此种推断。永嘉郡独立之前属于临海郡的一部分。三国吴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载,“安家之民,悉依深山,架立屋舍于栈格上,似楼状,居处饮食衣服被饰与夷州民相似。父母死亡,杀犬祭之,作四方函以盛之尸,饮酒歌舞毕,仍悬着高山岩石之间,不埋土中作冢墩也。男女悉无履,今安阳、罗江县民是其子孙也。”三国吴安阳县,即今温州瑞安,初名罗阳,吴孙皓改安阳。罗江县,在瑞安南部,晋武帝在侯官建晋安郡时,从临海郡划归晋安郡。可见今浙南闽北在当时还流行悬棺葬。
在永嘉楠溪流域两岸的高山上,悬崖峭壁之间,现在还可以找到不少悬棺葬的遗迹。在海拔1000多米的四海山、黄南潘塘前山上层岩、山枣村大东尖和溪下界上的下龙山、枫林鹰咀岩、花坦正岗山、陡门山都有悬棺葬的遗迹。最典型的遗迹是大若岩中心坑和西源梅坦陶姑洞,中心坑有人工砌造的石头墙,陶姑洞附近的悬崖山洞中至今还有棺材可见。
歇盐坪见证永乐盐道
华圣庙、华坦坑、歇盐坪在当地老百姓中世代流传,使金竹尖盐道历史得以流传。围绕金竹尖的古道,从漈坑村出发,经过风门坳,通往乐清,过去村民挑着大把的柴禾都能通行,现在人迹罕至,淹没在茂盛的草木之中,变成羊肠小道。若无文献记载和文物见证,辉煌的历史将无从得知。从金竹尖南坡东行,要在若叶林下穿行很长的小路,地面是软绵绵的,并不损脚。双手拨开箬叶而行,运动量也不小,扑面而下的灰尘搅浑了清新的空气,只好走走停停。尽管路况不好,但大家仍以朝圣的心情向歇盐坪前行。
5点15分,朱启欢老人来到华八、华九兄弟打老虎的地方停下来,这里有一块团篱面积大小的白色沙砾地,寸草不生,相当神奇。老朱在树丛中找了一会儿,竟然找不到年轻时经常光顾的景观。大家走出灌木丛,看到防火线,进入正岗山林场茶园,近处小山坡也是白色的沙砾地,寸草不生,乡人称之为歇盐坪,因挑夫从乐清挑盐至此歇息而得名。
金竹尖南面是花坦霞山直坑的源头东垄尖,海拔605米。又南为廊下尼尖,海拔758米。尼尖有嘉兴学者朱彝尊抗清失败后隐居的山寨遗址,和孤山寨(海拔534米)南北相望。金竹尖就是档溪水系华坦坑村和珍溪水系花坦村之间的最高峰。朱彝尊留有《华坛望雁宕山歌赠方十三朱生朱十八振嘉》:“登华坛之绝顶,眺雁宕之回峦。……君不见谢康乐,迹近名山远城郭。” 垟山村民经常沿着华八华九兄弟走过的古道,到金竹尖砍柴、摘茶叶。进入茶园之后,古道的形貌才显示出来,近处流水潺潺,远处峰峦起伏。采风团成员邵敬群慧眼识珠,在林场茶园管理房下面的古道边发现黄精,这是谢灵运《游名山志》记载的保健药物,可谓山水灵气,古今相通。邵敬群和随同我们采风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谷铁荣站在公路上,手举黄精,留影纪念。(采风团成员 徐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