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采风活动在酷暑的夏季又迈出了一步,来到了谢灵运后裔的聚居地鹤阳(今称鹤垟)、蓬溪。
楠溪江支流鹤盛溪,静静流淌经过鹤阳、蓬溪两地。依山临水,郁郁葱葱的山林所掩盖,也总藏不住,所透露出的古朴、娴静之感。
来之前,就从同伴那里获悉了,鹤阳、蓬溪两处早已有许多文人墨客趋之若鹜,远之日本友人也曾走访过,研究过古代建筑。此行而来的采风团成员就有好几个不是第一次踏访,其中特邀成员谷尚宝也是在此次探访未成形之前,就嘱咐我们,去谢氏后裔聚居地时,要带上他;县志办高远就因采写《永嘉金石志》,来过两地。
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摩崖石刻不仅是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许多摩崖石刻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题,书法精美,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
清人叶昌炽《语石》认为:“今人见题名,或称之为摩崖,不知摩崖不皆题名也。”在鹤阳、蓬溪两处均有摩崖石刻,此行记者捕捉的即为两处的摩崖石刻。
书香之气的鹤阳摩崖
鹤阳的摩崖石刻,处于村内的东山一角。据当地村民所说,摩崖石刻上所题的是兰玉台三字。然而,灼热的烈日曝晒下,让人抬眼,观看摩崖石刻的题字,显得有些困难。本想攀爬上去,近处观察摩崖石刻,然则原先便于踩踏攀登的泥沙被冲刷,如今只是四面峭壁,难以攀登。
幸而,有勇者攀登上去,便帮我们拍摄下摩崖石刻。照片所示的石刻上,虽说摩崖石面有所侵蚀,字迹斑驳,原本兰玉台三字,仍能清晰可见玉台两字。此外,记者还在兰玉台摩崖边上,见一小土墩,村民称为笔架山。
因难掩酷暑,关于采访当地对摩崖石刻的事迹,记者与村委会主任谢修曙对话,选择在兰玉台摩崖不远处,一棵大树下进行的。
“此处摩崖上的兰玉台到底是何人何时所撰?”
“不清楚。”
“兰玉台因何得来?”
“好像是,源于摩崖石刻下的一个亭子而得名。”
“那这个亭子有何来历?”
“都是上一辈的老人口传于我们的,我们这一代人出生时,亭子已经没有了。”
据《永嘉县志》载,“兰玉台”在鹤盛镇鹤阳村东山一石璧上,阴刻篆书,总高120厘米,宽64厘米。碗口大小,左侧属刻楷体“至正乙巳闾人谢瑀书”。
早先探访过的谷尚宝则告诉记者,这兰玉台所在的摩崖石刻,据说是当地村落里龙脉的所在地,至冬季,周围四处山上都皆有积冰雪,而唯兰玉台此摩崖山没有。后当地人则认为是一块风水宝地,在摩崖上的平坦处,建立了兰玉台亭,用于文人墨客,吟诗作对。故摩崖石刻刻有兰玉台。采风团成员高远则提出另一种想法,兰玉,是旧时对别人子弟的美称。故刻有兰玉台,可能是指当地人人才辈出,人杰地灵而刻。
而谢修曙之前所说的摩崖下的亭子,则确有存在,然并非兰玉台亭,而是临流亭。据永嘉县志载:临流亭,“兰玉台”摩崖下水滨,当地画家谢庭循题书。
谢庭循(1377—1452),名德环,也单称环,以字行,号梦吟、乐静。永嘉鹤阳人,是谢灵运的后裔。父时中,字必达,号清趣,工画,诰赠武德将军、锦衣卫千户。庭循幼承家学,多才多艺,时人称为诗、书、画“三绝”,在温州一带有盛名。
关于谢庭循的故事,当地村内谢氏宗谱也有所记载,在村民口中流传。据传,这谢庭循从小就十分聪颖,喜读书。谢庭循常常在早上会在兰玉台摩崖下读书,到了下午,他又会跑到村内西边锦江山处读书识字。
在26岁时,谢庭循于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就被召至京(北京)供事内廷。常与宣宗朱瞻基接近,有诗、画往来,大受赏识和庞信。谢庭循曾将临流亭作图呈给明宣宗皇帝,宣宗据图写了一首诗相赠。
临流亭馆净无尘,落涧泉声处处闻。
半湿半干花上露,飞来飞去岭头云。
翠迷洞口松千个,白占林梢鹤一群。
此地清幽人不到,惟留风月与平分。
最终,我们并不知临流亭的样子,但终能在流传下来的诗歌中猜想出临流亭的情景。
留有名人墨宝的蓬溪摩崖
行至蓬溪摩崖石刻处,已是烈日当空,草木似乎也有些怠倦般。寻踪摩崖的时间,一再被推后,躲避最热时。
蓬溪摩崖共有两处,一处位于村内的凤凰屿。凤凰屿位于蓬溪村前广阔的桥路幽下片,因山形凤迎朝阳而得名。据村民所说,这凤凰屿四周原是一泓潴湖,波平浪静,似玉镜新开,称为墨沼、也有称凤池。这座小山海拔80米,面积约50亩,山上花木葱茏,绿草如茵。按当地村民的说法,平地出坡,不出才子就出官。
山上,四面峭壁。“把钓”二字仍旧能清晰可见,“索殇”二字却被破坏。据《永嘉金石志》载,“把钓”二字隶书,“索殇”二字正书,四字分勒左右最高两处,无款识,传为朱熹书。
据传,蓬溪谢氏太祖谢棋,是宋朝大理学家朱熹的学生。当时朱熹在浙江东路常平盐茶公事上任,一日到蓬溪学生家小住,谢棋邀师同游凤凰屿,并在墨沼垂钓,吟诗,泛舟畅饮。朱熹见此间山佳水秀,陡壁嶙峋,挥毫题写“索殇”“把钓”四字。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记者在询问村内年长老人时,也曾有说,朱熹与其蓬溪谢氏太祖因关系亲密,曾认作义父子关系。然而事实真相如何,已是面目全非。
随行的采风团成员却并不认同为此摩崖石刻为朱熹所文。县志办高远表示,这四字均无落款,到底是何人所写仍值得推敲。而成员徐逸龙也认为,老师来探望学生难以合乎情理,再则居于蓬溪的谢氏后裔第一世于朱熹在世时间有隔。
而村里人有此推断,徐逸龙认为有此两点,一是因为谢氏后裔谢衍经其考证为朱熹的徒弟,二是蓬溪内的近云山舍留有朱熹对联“忠孝持家远,诗书处世长”,其因可能是当时的主人谢文波,秉性聪颖,购图书数万卷,有可能收藏了朱熹的笔墨,予以临摹在屋舍内。
另一处在蓬溪村入口处公路外溪边,下临深潭,“钓台”摩崖石刻十分清晰。入村的水泥路是村里近两年就开始修建的。随行村民谢纯西告诉记者,入村处原本是悬崖峭壁,“钓台”石刻与对之的峭壁,似龙戏珠,突出的峭壁的形状如同张开大口的龙嘴,钓台题刻的位置,正是水龙珠。
钓台,两字字高75厘米,宽40厘米。边有诗曰:“观鱼胜濠上,把钓超渭阳,严子如来此,定忘富春乡。”保留完好,字蓝色,清晰可嘉,但无款,无纪年。当地村民对此,也是一无所知。
四句小诗评点了庄子、姜子牙、严子陵三位超级大名人,也把蓬溪村水口的绝佳胜迹发扬到淋漓尽致。
这些不同年代、不同民族文字的摩崖石刻,或富于天然之意趣,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弘,或为名家手笔,为秀美的自然风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记者 胡艺罗)
相关链接>>>
永嘉历史悠久,素有“东南邹鲁”之誉。历史留存的大量石刻文字,包括石碑、其他题刻,这些文字之中包含了很多永嘉人民生活生产的真实记录,不仅可证经典之讹,补史文之阙,也可找到都邑兴衰沿革。由于早期条件有限,永嘉区域内的宋元以来的各种金石文字收录有限,解放后大量的石刻被无情毁去,再加上500年风雨,更使许多珍贵的石刻文字剥蚀。
2011年出版的《永嘉金石志》收集县境的碑志、摩崖、碣石、石刻、题石均有收录。除蓬溪、鹤阳摩崖外,目前仍可图文并识的如:
桥下镇霞岙村公路外岩上霞岙摩崖,民国元年,生员胡庆熙书,行书,面幅高175厘米,宽35厘米。
张溪南正尖齐天大圣宫右后龙潭外岩壁上,造像三处,高约30厘米,年代无考。老虎岩摩岩 在瓯北三江街道中村老虎岩山麓,楷书阴刻,宽285厘米,高116厘米,民国浙江省建设委员会主任曾养甫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