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文化钩沉   ->   东嘉旧事   ->  正文
忆!初识楠溪江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9-26 22:25:25 作者: 字体:
  1991年的秋天,原永嘉县委副书记李文照在林斤澜等人帮助以及不懈努力下,邀请了全国著名的作家汪曾祺、唐达成、刘心武、邵燕祥、蓝翎、母国政、从维熙、赵大年、郑万隆和著名的书画家谢冰岩、孙轶青、谢云、陈大章、权希军、夏湘平等来楠溪江游玩,写楠溪江、书画楠溪江、宣传楠溪江。

  这次活动,总共四天,他们在永嘉停留了三天,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1992年10月,李文照和林斤澜将他们的文章合编为《初识楠溪江》,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出版印数5000册。该书是一本散文集,里面文章的内容分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是1989年,温州籍作家唐湜、莫洛、陈惠芳、林斤澜、李文照、金江等人同游楠溪江大若岩景区之后写下的诗情画意。第二个时间段是北京作家群体来楠溪江创作的美文。



 唐达成,湖南长沙人。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文学评论家。曾任《文艺报》副主编。
 

  此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在李文照去年为纪念《初识楠溪江》出版二十周年,写的《生命的水和船》一文中可以看出:“此书出版后,在北京引起很大的反响。汪曾祺、林斤澜等老先生的几篇文章均被北京的好多高等院校选入大学语文教材。楠溪江风景区这张‘名片’的影响力也大为增色。林斤澜和易丁老师感慨地说:“在这么短短的时间里能相聚大批著名的文人,还写下这么多的好文章,真不逊于‘兰亭’聚会啊!”正如温州旅游局胡念望先生的《笔游楠溪江,书籍知多少》一文中所写的:“这书内文字的分量不轻,是一本颇值得经常翻阅与永久珍藏的袖珍型书籍。”

  这三天中,他们游览了石桅岩、大若岩、狮子岩、古村落等。汪曾祺在《初识楠溪江》文章中写道:“石桅岩之南,有一片很大的草坪,地极平,草很干净。在高岩乱石之间竟然有这么一片天然草坪,也很奇怪。我们几个上了岁数的,在草坪上野餐了一次……”2004年3月,李文照陪同林斤澜重游此地时,林斤澜回忆当年与汪曾祺、唐达成、刘心武先生一起身躺草坪、仰望蓝天的情景,非常遗憾地说:“如此美妙的天然景色消失了,可惜啊!可惜!”

  对于这片美丽的草坪,印象同样深刻的还有当时陪同的县志办李昌贤先生,“一到那片草坪,刘心武就躺在草坪上翻滚,大赞其美。后来当时年纪较轻的刘心武、唐达成等翻过后山去农民家吃饭,汪曾祺、谢冰岩等年纪较大的就留在了草坪上休息,当地农民挑着食物给他们送过来。”

  陈大章:北京人。中国历史博物馆美术部主任、副研究员。擅长中国画、美术设计。以画山水、松、竹、梅著称于画坛。
 

  在与这些名家的接触中,李昌贤称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的平易近人及真性情。在他们回去的前一夜,李昌贤把与他们随行所拍的照片,一一交到对方的手中。并自己留了一份当做纪念,请他们题词,有写诗的,有赠言等等。正是李昌贤当年的“有心”行为,才让今天的我们再次看到当年作家们的风采。

 林斤澜,温州人。曾任《北京文学》主编,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素有“短篇‘圣手’”的美誉。谷叶,当代音乐家。

 林冠夫,永嘉人。红楼梦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红学的研究。期间,完成了数部专著以及若干有影响的论文。

 

  除了游玩楠溪江,这批名家还在老的县委会议室里举行了“书画笔会”,县志办的工作人员高远也参加了此次笔会,看到那么多的名家在那里挥毫泼墨,大饱眼福。并有幸得到了汪曾祺赠的书法作品。回忆当时的情形高远记忆犹新,在他心中可爱又幽默的汪曾祺还考了他一把。汪曾祺对高远说,给你写个“抱月楼”吧,手却没动,只问高远这是什么意思。满腹经纶的高远马上称这出自苏轼的《前赤壁赋》)“抱明月而长终”。

  如今,来自全国的18位文化名人在永嘉开展为期4天的再识楠溪江采风创作活动,透过他们的小说、散文等编辑成《再识楠溪江》,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看到楠溪江的美。

  而当年那批汪曾祺、唐达成、林斤澜、易丁、谢冰岩、孙轶青老先生已经相继离开了我们。我们珍惜他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保护好楠溪江,才是给他们一种慰藉!(记者 柳苗苗)(照片及名人墨宝由李昌贤先生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代表人物。在短篇小说创作上有较高成就。

  难忘殷殷叮嘱:

  汪曾祺:我可以负责地向全世界宣告:楠溪江是很美的!

  全国惟一一条真正没有被污染的江,只有楠溪江了。永嘉人呀,你们千万要把楠溪江保护好,为了全国人民的眼睛,拜托了!——摘自《初识楠溪江》

  刘心武:据那《总体规划》,我们一路所经过的滩林,有的段落将辟为垂钓区,有的段落将辟为游泳区,有的地方还将成为野营野炊区。这从吸引游客、以丰收入方面来看,自然是必要的,也可以处理得尽可能科学,尽可能艺术。然而,我却宁愿它更多地保持那古朴天然的原貌,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具有那样的素养,就是他们到大楠溪那样的地方来,主要不是寻求一种外在的娱乐,而是为了获取内心的慰藉和与安宁。——摘自《秋水筏如梦中过》

 

  邵燕祥:如何兼顾环境景观与居民生活,存古与怀新,文化与经济——这就是千古静谧的楠溪江,在过去与未来交会之际,给今人出了个不那么好做的文章的题目。——摘自《永嘉四记》

  母国政:(苍坡先人护树典故)知道爱惜树木的任,一定知道爱惜自己的家园。令人钦佩的是,早在宋朝,我们先人中的有识之士,就萌生了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且制定出最简单明了的法规。这大概就是苍坡村健康长寿的秘密。

  ——摘自《楠溪江畔古村落》(记者 柳苗苗/整理)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