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图书馆自然是看书的好地方。在“世界读书日”,记者走进县图书馆,看它如何守住一片书香,让书香飘进千家万户的呢?在上塘广场路,有一座并不显眼的建筑,它显得有些老旧,甚至略带“寒酸”,永嘉县图书馆就坐落于此。一走进这栋建筑,和其他公共场所相比,这里少了喧嚣和浮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特有的静谧和浓厚的书卷气息。
已有60余年的历史
据《永嘉县志》记载,县图书馆前身是枫林镇天主堂,1950年1月15日创办,共有图书、报刊500册。1952年1月搬至梧埏四周庵堂内,翌年,图书增至8231册。1952年8月,迁到温州信河街石坦巷民房中。1958年8月23日,永嘉县治从温州九山迁到上塘,图书室跟着搬迁,设在县文化馆内,有图书5800册。1959年,建立永嘉县图书馆,归口县文化馆管理。1960年,有图书5500册。1962年,文化馆大楼竣工,图书馆搬到东头馆舍,占有二层楼房3间,计200平方米。“文革”期间,图书和图书设备损失殆尽。
1970年开始重建,至1985年,共有图书4万册。1985年11月22日,图书馆从文化馆分出,实行单独建制,后又几经搬迁至1993年迁入现址。现县图书馆舍与少儿图书馆馆舍分别建于1993年和2000年,合二为一,馆舍总建筑面积3157平方米。
值得高兴的是,16800平方新馆舍已在建设中。县图书馆现有馆藏总量20.8余万册,电子文献与温州市图书馆已签订使用协议,自2009年来每年图书平均入藏量7260种,报刊平均入藏量810种,视听资料平均入藏量50件。每两个月购入一批新书,每年添置新书2万册。设有阅览座席350个,开设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古籍地方文献资料室,少儿图书馆图书外借室,书刊阅览室,自修活动室,盲文图书室,留守儿童俱乐部,讲座展览厅等。
数字资源丰富
记者了解到,读者借阅书刊已实行电脑管理,告别了“手工服务”时代。该馆馆长刘有满告诉记者,从2009年开始,图书馆坚持每周开放63小时,免费为广大读者服务,全馆实行“一证”通用,与温州市公共图书馆、各镇分管实现通借通还。
在二楼的报刊阅览室内,市民们静静的坐在里面看书,有学生,中青年、老人,或看杂志、或看报纸。尤其是到了晚上,整个阅览室都被坐满。在三楼的借阅室记者见到了陈女士,只见她提着两大袋的书本,足有15本,让记者着实吓了一跳。陈女士笑着说,图书馆根据押金不同,一次性可以借5、10、15本不等,为了方便她每次至少都借10本。在陈女士的带动下,如今每晚儿子做完作业都跟她一起看书,家里的电脑、电视连她自己的手机都不开。陈女士很开心读书给这个家庭带来的变化。
“这里除了可以看到纸质图书,还能看到各种电子书,电子阅览每周开放时间84小时,是一个读书的好去处。”
“我们注重充分利用文化共享资源,为广大读者服务。”刘馆长说,该馆以共享工程为平台,加强对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实行凭证限时免费上网,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文明上网。另还率先在温州市各县(市、区)之先建成了文化永嘉县共享阅读平台:HTTP://www.yjlib.cn整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浙江省、温州市等图书馆文献资源,专为我县市民提供在线阅读、在线展览、在线讲座、在线学习、在线影视、推荐书刊、精品书评、互动交流等公益服务的网络平台。而图书馆自建的《山水永嘉资源数据库》,《永嘉乱弹资源数据库》也大大丰富了数字资源。市民足不出户就能通过共享阅读平台使用图书馆文献资源。
守住这一份书香
图书馆是“清水衙门”,该馆的馆长从1996年进入读书馆至今,从没有想过要调离,而他的梦想是让每个人都能看到需要的书。
在借阅室的书架上,记者看到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各类书籍、报刊。有的书籍虽然书页泛黄,难掩岁月的沧桑,但从装订的针脚、平整的封皮,可见管理员对这些书籍爱护有加。
整理、归类、装订、封皮、打节标、贴条码,图书管理员每天的工作就是重复这些动作,似乎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却最见耐心和细心。
刘馆长告诉记者,由于经费不足的问题,除了订一些报纸、期刊,每年剩下用来添购新书的经费只够买2万册左右。此外,受编制限制,图书馆员工年龄老化,急需增加年轻专业人才。到目前为止有效借书证31804个。可近年来读者人数增长不足,来馆办理读者证的人数增长不快,读者成员大多为中小学生,部分老年人,青年读者人群数量较少。为此图书馆开展各类知识讲座、图片展览、分享交流活动等方式来吸引市民,引导他们喜爱阅读,多读书,读好书。记者 柳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