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型策划活动《永嘉抗战老兵的人生路》陆续与读者见面时,我们在收获关注的同时,也多了相关的线索。微信好友李金辉毛遂自荐道:“我爷爷金顺玉就是抗战老兵呀!”于是在李金辉热情的陪同下,记者来到岩头镇他的家挖掘那些渐渐忘却的珍贵故事。
两枚纪念章
四世同堂居住的地方有些拥挤:一楼单间除了作为厨房的功能外,还在门口处铺了张床。李金辉的母亲说:楼上还有个套房,一百来个平方,老人在套房里有单独的房间,楼下的这张床是给他白天休息的地方。
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金顺玉老人九十多岁了,行动自如,目光炯炯有神,悠闲时出去走走,少不了点支悠闲的烟,淡定而从容,或许这与战场走出来的人看破些什么有关,或许老人原本就喜欢平凡、安逸的生活。
李金辉从老人的房间里拿出部分的证件、照片和纪念章,在采访之前先有个大概的了解。纪念章有两枚,一枚五星图案中央是毛主席的像,下刻“抗美援朝纪念”的字样,背面写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赠,1951年”;另一枚正面是“和平万岁”,背面是“抗美援朝纪念: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1953年.10.25”。
单从两枚纪念章分析,金顺玉参加过震惊中外的抗美援朝,而且在异国他乡度过了好几年的战斗生涯,但没有参加过抗日战争的痕迹。
一本复员证
抗美援朝的历史已经证明这位老人是一位铁骨铮铮的英雄,我们希望在复员证上能发现更多的线索。复员军人证明书里贴着一张金顺玉年轻时的照片,眉清目秀,鼻梁笔挺,加上左胸衣兜上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字样,最可爱的人的印象变得清晰而高大。
复员证的扉页有毛主席的题字: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主要内容是:金顺玉同志浙江永嘉人,于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为加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特准于复员。落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1955年5月。
在这里,可以找到金顺玉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蛛丝马迹,可纳闷的是,1949年才参加解放军,他的抗日历史从何而来的?
那年十六岁
楠溪江犹如沈从文笔下的《边城》那样,如果没有战争,无疑是人间的世外桃源,山清水秀,农耕持家。1925年,金顺玉出生在枫林东升村,兄弟三个,他排行老二,父母是贫农,但一家子过得相对安稳。
1941年,对于金家而言充满着变数或劫难。金顺玉的大哥22岁,正是娶妻生子的年龄,可在抽壮丁的名单里有他的名字。古来征战几人还?不知是害怕战争还是讨厌战争,大哥悄悄地把房子卖了,然后一走了之,此后就没有消息,这个人似乎从人间蒸发了。
大哥的逃跑没有让这个家庭逃避灾难,三个兄弟必须有一个人要去,小弟还小,没得选择,16岁的金顺玉只能代兄出征。金顺玉的母亲哭成泪人,他的心里也很酸,只是安慰母亲自己会平安回来的。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他到部队不久,母亲在忧郁中离开人间,从此他变得寡言少语,把所有的怨恨发泄在今后的战场上,尤其是对日本侵略者。他知道,没有日本侵略,国家就会太平,他就可以在家孝敬双亲了。
打死俩日寇
老人耳朵有点背,但思维依然敏捷。他说当兵第一站在江西,49军26师的步兵。对日第一仗虽然是小型的,但记忆非常深刻。
那天晚上,他的一个排打算把敌人的碉堡给摸了,排长还是讲究战法,没有直接轻易行动,而是去保长家里抓了个长工回来,打听虚实。在佛殿里审问了长工,掌握了资料,准备放长工回去。可是长工不敢,他怕日本人报复,于是请求他们把他9岁的儿子给救回来。
排长思考了一下,连夜进村,把孩子救了出来。这一举动无疑是告诉了日军消息,班长加强戒备,没过多久,日本人放火烧村庄。班长拿起机关枪冲在第一个,金顺玉在后面紧跟,双方在局部发生战斗,他眼见两个日本兵倒下后,大家一鼓作气冲了上去,日本人很快退到碉堡,放了两个空炮,战斗就结束了。
金顺玉的部队没有伤亡,他本人也在这场战斗中消除了恐惧:只要勇往直前,怕的就不是自己,而是敌人。
难忘布袋战
没过多久,部队开往浙江绍兴,在十六峰山脚夜宿,金顺玉记得是一片茂密的松林,而且是很大的松树。天刚破晓,有300来个老百姓肩挑大米给日本人送粮食,部队领导把米留下来,把老百姓给放了。
金顺玉说:我们有三个团的兵力,76团、77团、78团,在摸清敌人的底细后,决定给予沉痛地打击。所以把敌人的电话线给切断后,布下口袋,采用围点打援的方式歼灭日军。日本人发现电话不通后,派出小股部队查线。排长吩咐,有人过来要说口令,口令三句不答复就狠狠地打。
金顺玉所在的连主要的任务是围点,其他部队都埋伏在各处严阵以待。果然不出所料,与查电话线的日军交火后,连长叫大家退50公尺,放进来打。正当日军的小股部队被打得落花流水时,日军派出部队救援,也就跳进了布袋里,三个团成功歼敌800人左右。
绍兴城巷战
后来,金顺玉的部队接到通知,攻打绍兴城。那天早上,在炮火的掩护下,团部特务排一举冲上城楼,打开城门,部队像潮水般涌了进去,与日军进行巷战。大家像疯子一样冲在前面,一位上士班长牺牲在冲锋的路上。
正当双方胜负未分的关键时刻,国军四周的增援部队提前开到,士气大增,日军死伤无数,一直战斗到晚上八点。考虑到日军增援部队即将到来,部队也达到预期目标,成功撤出。
时间已经到农历12月,应该换哨了,他们的26师换为125师,随后到金华集训、修养。
江丰冲突战
老人家不认识字,有些地名很可能不真切。例如,他提到江西“江丰”县,查不到,只有个丰县。在这个地方与日军多次冲突,而且打得很苦。他记得在三省交界处,部队出发时正下大雨,日军尾随,边打边退到江西。
“江丰”县有一处浮桥,工兵正要破坏时,被团长拦下了,说还有一个团在后面。直到另一个团过完后,江面浮桥就断了,日军一心想消灭这支部队,而他们与之巧妙周旋。恼羞成怒的敌人追了上来,于是双方大打出手。
他们抢占山上的一个高地,阻击敌人的步伐。敌人的武器好,加上人员多,打得异常吃力。三个奉命阻击的连在不断减员,金顺玉所在的连140人只剩下40人,一个排三个班也只有十来个人能战斗。连长命令不要退,补充了41班、6班两个班的兵力,继续坚持。由于占据有利地形,战士勇敢,战地固若金汤。
副排长的一个手指头也打没了。排长在战斗中负重伤,是金顺玉把他护送到团部卫生队,后来抢救无效死亡。后来,他再战金华、衢州等地,与日军连连作战。部队再次改编后,到运输连,此后又回到76团通讯班,一直到日本人投降。在解放战争中,1949年,他参加了共产党的部队,在上海加入坦克部队,大大小小也打了几仗。
抗美援朝中
很多事情会淡忘,毕竟九十多岁的人了,但那些烙在脑海里的细节无法忘记。在朝鲜的战场上,作为坦克兵的他也有不少的亲身经历。
那天,步兵三个班被美军发现并形成包围之势,虽然在防空洞里,但没有粮食和水是很危险的。坦克兵趁深夜迅速出动营救,十辆坦克一字排开,在公路上与美军对打。敌人打了照明弹,瞬间亮如白昼,第一炮打到盖子上,第二炮把无线电给破坏了。金顺玉把预备的天线杆换上。
班长问:鞋破了,赤脚!连长问:还好走否?
这些都是暗语。金顺玉让炮弹手换位置,对方不同意,看到美军逼近,他一连装了12发炮弹,把美军打傻了,和大家一起俘虏了9个美国大兵。也是在这次战役中,他所在的部队,消灭了敌人的两个加强营,共计2000多人。
1952年回国,到南京汤山训练,参加过电影拍摄;1953年调到北京,彭德怀接见了他所在的部队。1955年复员,在部队里整整度过14年戎马生涯。
爱在家庭里
复员后,政府给安排了工作,金顺玉没有去。因为他一直向往和平的生活,做一个简单的人,有一个家庭就够了。
他的孙子李金辉告诉我们:爷爷很严厉,他教会了我们姐弟三人如何为人处事,做人要正直,做事要勤快,所以小时候也被打过屁股。但更多的时候是慈爱,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给我们。直到读高中时,我才怀疑:爷爷姓金,我为什么姓李?难道没有血缘关系?这又是为什么呢?
疑问解开了:原来李金辉的亲爷爷走的时候,父亲才九岁,由于无力养护,把叔叔送了出去,正当孤儿寡母生活在最艰难的那会儿,金顺玉给撑起了这个家,金顺玉把养子当亲儿子,一生不曾生育过。
李金辉的父亲李向光不仅在养父的关怀下成长,而且成为人民教师。李向光还记得在永嘉二中读书时想要一个饭盒,二爸(养父)二话没说,走山路坐水路到温州城里给买回来,他拥有了别人家孩子所没有的东西。到他教书时,总是拿着闹钟到学校掌握时间,学生笑话,二爸知道后又去了温州买手表,可是没有。结果从附近村庄的熟人那里买了二手表给儿子,价格是120元。
有过38年教龄的李向光早已经退休了,今年68岁的他说起养父,内心更多的是感激,他说:比好多人家的亲生父亲还要好。
享受天伦乐
李金辉母亲说:老人一日三餐很正常,只是脚走路时没力气,五点多起床,晚上八点多睡觉;身体比较硬朗,唯一一次在前年,出现心脏衰竭,第一次住院。现在也吃点促进血液循环的药,那段时间戒过的烟又抽上了,想想他这样的年龄,这点爱好,也就算了。
老人家三年前对李金辉提过买电动车的要求,说去港头打麻将方便,为了安全起见,没有同意。逢年过节时,还和孙辈在麻将桌上论输赢。输也好,赢也罢,都是乐趣。李金辉的姐姐和姐夫在二中教书,是家里的常客;李金辉在县电业局上班,每周看望二、三次;弟弟是网络工程师,在上海,少不了电话问候。老人家平时不存钱,过年时的兜里像变戏法一样给曾孙们掏压岁钱,其乐融融。虽然,李金辉的奶奶走了好多年了,但这个家庭给爷爷的那份孝心我们看在眼里,犹如爷爷为这个家庭付出的那样真心真意。
采访快要结束时,李金辉母亲烧了点心,那么一大碗,老人家和年轻人吃得一般快,而且是津津有味。夕阳西斜,远方的芙蓉三冠美丽多姿,老人家拄着拐杖,走到路边晒黄花菜的竹器上翻动,象是翻动那些不曾远去的烽火记忆,而且非常有礼貌地和我们挥手道别。
在返回的车上,李金辉还告诉我们一个秘密:李金辉的外公就是金顺玉的三弟,也就是说,老人家的侄女就是养子的妻子,亲上加亲,多好呀!老人家所渴望的和平生活,现实上就是这样的温情或美好。记者 汤海鹏\文 通讯员 李金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