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决定开展2019年度“三服务、驻新村、促融合”主题活动
4月24日记者获悉,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做深做实村社规模优化调整“后半篇文章”,我县决定开展2019年度“三服务、驻新村、促融合”主题活动,为深入推进“一带两城五组团”发展布局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强保证。
活动围绕实现新村(社区)“组织融合、人心融合、治理融合、发展融合”的基本目标,开展县乡领导“大挂钩”、村社干部“大培训”、组织运行“大提升”、新村蓝图“大谋划”、便民服务“大提质”、集体经济“大发展”、矛盾问题“大清零”、政策保障“大落实”等八大行动,推动领导干部走进基层摸实情、贴近群众听民意、解决问题凝合力,促使新村(社区)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快速发展、高质发展”。
县乡领导“大挂钩” 村社干部“大培训”
结合“三服务”活动要求,建立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双下沉”工作机制,县级领导班子成员保持原村社规模优化调整工作挂钩联系乡镇(街道)不变,各挂钩联系1个新村;乡镇(街道)至少确定一名班子成员挂钩联系1个新村,其中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新村所在片片长、新社区挂钩联系领导原则上挂钩联系1个以上辖区内新村,确保所有新村实现县乡领导挂钩联系“全覆盖”,挂钩时间一般为1年。同时,建立县乡领导干部“七一三夜”工作机制,即召开一次座谈会、过一次主题党日活动、走访一批群众、征求一批意见、解决一批问题、撰写一篇日记、选树一批典型和夜访群众、夜谈干部、夜议问题,切实帮助新村化解难题、开拓思路、走好融合发展第一步。
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跟班学习、师徒结对等形式,建立以县领导、各乡镇(街道)班子成员和有关领导专家为主要成员的培训师资库,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定人、定期、定向辅导。聘请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家和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组建“乡村振兴产业帮扶团”,分赴各地“送学上门”并开展专题培训。各乡镇(街道)要逐村召开新村成立大会,所有领导干部要为新村全体党员和干部上好“第一场党课”和新村“发展专题课”,全面帮助村(社区)干部明确职责任务、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工作能力。
组织运行“大提升” 新村蓝图“大谋划”
抓好《新村(社区)组织运行规范化手册(试行)》在实际运行中有效落实,及时制定村规民约,确保各类组织议事决策、财务管理、工作例会、“三会一课”、重大事项民主协商和“五议两公开”等制度落到实处,做到处处有章可循、治理有规可依。整合提升现有各类红色阵地资源,新村办公场所要基本达到“六室两栏一厅一广场”建设标准,社区办公场所在参照村级红色阵地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基本达到“五大服务中心”功能。纵深推进“党建联盟”“嘉园驿站”、社区“大党委”等系列做法,进一步强化红色引领新村(社区)融合发展力度,以组织融合引领发展融合,确保实现新村(社区)运行不断档、不断链。
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全面推进新村与县域城镇规划体系相配套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发展规划。县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要按照特事特办要求,开通村庄规划审批“绿色通道”,对村庄布点规划调整、新村村庄规划编制逐个审查把关,加快申报审查审批。优先安排新村道路水利、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礼堂、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等村级项目建设,同步推进新村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做到合理规划、均衡配置、集中实施、共享使用。
便民服务“大提质” 集体经济“大发展”
进一步完善“村务工作站”运行制度,各地各部门将结合“最多跑一次”“文化三下乡”等服务载体,大力推行“红色大篷车”“美丽课堂”等便民为民服务。加大智能网点布局,年底前要实现新村(社区)瓯e办便民服务终端机投放全覆盖。统筹整合各类基层活动场所、服务阵地,常态化开展“红色星期天”“幸福银龄”等活动,推动新村从形式融合到实质融合。建立宣传、文化、工青妇、司法、专科学校等重点部门“服务联盟”,大力开展以新村为重点的“村晚”“邻里节”“运动会”等群体性活动,切实提升群众对新村的认同感。
各乡镇(街道)将对新村集体经济情况进行一次排查摸底,全面掌握每个村的资产资源和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引导新村班子找准发展路子,健全完善“一村一策”,确保每个新村有造血项目、有1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全面开展以“百家企业商会联村、百个机关单位科室(站所)扶村、百名党员干部蹲村、百位在外乡贤回村、百个高质项目强村、百名金融能手助村”为主要内容的“六百”精准攻坚行动,探索建立新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专项激励和新村化旧债防新债机制,多渠道、组合型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增长。
矛盾问题“大清零” 政策保障“大落实”
大力开展矛盾问题“大排查大化解”行动,县纪委县监委、县委政法委、县信访局等重点部门和各乡镇(街道)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动态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逐案明确责任单位,落实包案领导、承办人员和办结期限,坚持做到“一个案件、一名领导、一套人马、一个方案、一抓到底”,促使问题彻底解决。全力构建“支部吹哨、站所报到”和“镇街吹哨、部门报到”两项机制,对村(社区)党支部、乡镇(街道)党(工)委提请解决的矛盾问题,实行部门(站所)“限期交办”和“逾期通报”制度,确保基层矛盾明显减少,村风民风显著好转。
按照原村“优惠政策不变、补助标准不降、工作力度不减”要求,在原有“六个不变”基础上,明确“三不减三不变”:即原村部门帮扶力度不减、原村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不减、原村项目补助经费不减、原村建设项目政策保持不变、原村享有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保持不变、农民建房用地指标政策保持不变。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将加大对新村建设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激励保障措施,在安排生态搬迁建设项目资金,乡村旅游、乡村产业带建设等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一事一议”等农村扶持项目资金时,优先考虑优化调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