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莲镇开展“三服务、驻新村、促融合”现场办公活动
村内停车场狭小,不能满足需求,亟需扩建或新增停车场;计划招商引资漂流项目,以旅游项目促旅游业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村里现有的中药材基地配置设施不完善,需要有关单位给予技术、政策、资金支持……
4月25日上午,一场气氛热烈的“三服务、驻新村、促融合”主题活动暨碧莲镇“一周一村”现场办公座谈会在应坑村举行,该镇主要领导及10多个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为规模优化调整后合并成立的新应坑村现场摸实情、解难题、凝合力、促发展。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纳米”
停车场和村间道路建设、溪流整治和漂流项目建设、村居发展空间建设、路灯建设、玉女峰游山步道提升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座谈会上,原应坑村村委会主任陈光南一口气提了六大问题。在三个多小时的座谈会上,该镇主要领导及10多个部门负责人针对上述问题现场把脉问诊,并一一提出对策,落地见效。
“经村规模优化调整,原应坑、垅头、应岙、半坑等4个村合并成立新的应坑村,该新村是碧莲镇规模比较大的村之一,此次‘三服务,驻新村、促融合’活动就把该村作为第一站。”碧莲镇党委书记戴晓智告诉记者,此次三服务主要就是解决村里提出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并村更要并心,通过“一周一村”现场办公,让4个村并在一起融合发展,为他们谋思路、找出路。
去年以来,碧莲镇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围绕“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大力推广“一周一村”现场办公制度,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纳米”。该镇已成功开展“一周一村”现场办公会议33场,现场办公解决问题77项,后续解决问题120余项,顺利推进了亨嘉文化创意园、邵园莲池、龙珠生态公园、炉熊瑜伽基地、应坑中药材基地等数个民生项目建设。
“一周一村”把村民提事作为现场办公的第一程序,由各村居村民根据实际情况向村两委提出需要有关部门解决的问题,实现“为民做主”到“与民共治”的转变。根据村民问题的提出,“一周一村”即时启动,一大批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都及时在现场办公会上得到研究解决。这一现场办公模式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认可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抱团发展中草药加快乡村振兴
座谈会后,碧莲镇主要领导及多个部门负责人冒雨来到应坑村中药材种植基地,现场查看中药材种植情况,详细了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应坑村土地面积不是很多,去年一周一村办公后,该村发展了150亩中药材基地,村民也尝到了甜头。”戴晓智告诉记者,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拓展,发展300亩中药材基地,进一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快乡村振兴。
记者在应坑村看到,一株株白芨长势喜人,许多白芨已经开出一朵朵紫红色的小花,在雨水的滋养下正快速成长。“现在看到的有100多亩的种植面积,有白芨、元胡、贝母、太子参等品种。”陈光南说,目前全村有20多户村民在种植,每亩可带来收益5000多元。现在四个村合并后,土地资源更加丰富了,靠山吃山,所以我们想抱团发展中草药,经过前几年的经验积累,种植这方面已经没有问题,现在缺少的就是整片成规模的土地。
“应坑村现有药材种植150亩,正在计划建设整片集中种植基地,但选好的基地配置设施不完善,没有通路车就开不到,只凭人力来种植成本就提高了,这是目前的一个困难。”戴晓智说,有困难就要解决,这也是“一周一村”送服务上门,让群众和职能科室面对面坐下来,增进了解、加强沟通,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初衷和目的。下一步,镇里将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技术、政策上的支持,确保该产业发展壮大。
戴晓智表示,下一步将根据“组织融合、人心融合、治理融合、发展融合”四个融合的基本目标,着力开展新村蓝图“大谋划”、便民服务“大提质”、集体经济“大发展”、矛盾问题“大清零”等行动,推动干部走进基层摸实情、贴近群众听民意、解决问题凝合力,促使新村(社区)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快速发展、高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