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其他新闻   ->   温州新闻   ->  正文
四百年点石成“金”术在这对父子坚守创新中传承

发布时间:2020-06-12 14:15:04 编辑:高晓龙 字体:
核心提示:父与子,师与徒,四百年的“点石成金术”,两代人的传承,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茶杯垫套装盒。

  缪成金

  缪成金的彩石镶嵌作品——《锦绣万年春》屏风。麻提多摄

  彩石镶嵌系列文创作品。

  缪一川

  缪一川创作的这扇彩石镶嵌屏风极具现代工业风。

  温州网讯缪成金,今年78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彩石镶嵌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亦是“崇林斋”第三代传承人,名字中的“成金”二字,似乎注定了他与石头有着不解的缘分。16岁入行,便与这门手艺相伴一生。

  儿子缪一川自幼跟着父亲学习彩石镶嵌工艺,因国内手工艺式微出国从商,十几年的旅欧经历给了他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前卫的创新理念,他的回归也让“崇林斋”这个百年老品牌的传承故事得以延续。

  一个是谨守传统手艺的古稀老人,一个是不断探索工艺边界的归国游子,父与子,师与徒,四百年的“点石成金术”,两代人的传承,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传承

   62年坚守换来崇林斋的一脉相承

  在仰义街道龙川村的一条毫不起眼的小巷弄里,有一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厂房,温州彩石镶嵌百年老字号“崇林斋”的故事就藏在这座人迹罕至的老厂房里。

  磨石机声音轰鸣的工作间内,一位白发老人站在工作台旁指导年轻工匠,常年低头伏案工作让他有些驼背,黑色皮鞋上沾满了磨石飞溅的粉末,他就是“崇林斋”第三代传承人——缪成金。1958年,缪成金16岁,在他人的介绍下进入温州艺术雕刻厂,跟着著名工匠王培珍入了彩石镶嵌这个行当,不成想,这一入便是一生。

  现如今,78岁的缪成金仍然没有放下手中的刻刀,在创作彩石镶嵌作品的道路上不懈追求,每天工作近8个小时,陆续创作出《弘一大师》《锦绣万年春》等惊世作品。

  说起这门相伴一生的手艺,缪成金开始侃侃而谈。彩石镶嵌的历史已有400多年,是以天然的叶蜡石为主要材料,雕琢成预先设计好的图案,再镶嵌在红木、花梨或其他名贵的木材上面的工艺品。清代末年,彩石镶嵌店家作坊主要集中在温州老城区打锣桥一带(现广场路附近),当时俗称门对店,又称箱板店,“崇林斋”便是其中之一。初创时期的“崇林斋”主要经营挂镜、小屏工艺品、对联、挂屏、立地屏风、箱柜等。

  老师祖李雨亭是“崇林斋”创始人,他在彩石镶嵌工艺上颇有造诣,他的作品远销海外,还参加了日本东京的国际展览,将“崇林斋”分店开到了上海、青岛、香港、新加坡等多地。李雨亭的“崇林斋”培养了一大批工匠,抗战爆发前,从业人员多达70余人。缪成金的师父王培珍便是“崇林斋”的手艺人之一。

  1949年后,王培珍和其他几个作坊的手艺人一起,成立了温州艺术合作社,后来又发展成为温州市艺术雕刻厂。产品从中档发展为高精尖,从原来纯欣赏的挂屏、屏风扩大为与日用相结合的火炉屏、啤酒柜、电话屏、电视柜、写字台等。

  随着改革开放,艺术雕刻厂解散后,曾经风靡一时的彩石镶嵌跟所有手工艺行业一样,日渐式微。不少手艺人纷纷转行,而缪成金却没有放弃,重启了“崇林斋”这个老字号。他的坚守,让“崇林斋”的手艺一脉相承,延续至今。

  跨界

   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碰撞

  时过境迁,工业流水线生产的家具逐渐替代手工家具,彩石镶嵌慢慢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出,缪成金的“崇林斋”一度处于没有订单的状态,彩石镶嵌这门手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原在西班牙从事工业设计的缪一川了解到父亲的忧虑,2013年决定回国重振这门手艺,帮助父亲共同经营“崇林斋”彩石镶嵌工作室。

  虽然彩石镶嵌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由于宣传不足,知名度不高,销售渠道也比较狭窄。缪一川一回国,就开始筹建网站,入驻电商平台、开发微信小程序等,以拓展销售渠道,打开彩石镶嵌的市场。

  在工艺创新上,在欧洲生活了十几年的缪一川,意识到传统手工艺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只能永远留在历史的辉煌之中。他大胆尝试新材料、新风格,融入了现代审美,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

  在他的工作室里,有一扇极具现代工业风的彩石镶嵌屏风。缪一川说,这款屏风用钢质材料做框架,用特殊处理过的水泥材质为底,用彩石镶嵌的工艺仅仅点缀了几只雕刻精致的仙鹤,画面大量留白,与传统彩石镶嵌工艺品迥然不同。除了屏风,缪一川还创作了几组同系列的挂画。

  这种极简风格的创新起初并没有得到缪成金的认可,传统的彩石镶嵌以花梨木、檀木等木料为底,更符合传统的审美,“父亲认为这个系列的作品,材料用料不够上档次,画面也不够饱满,并不是一件佳作。”缪一川说,但是这一系列的产品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现代的美学表达,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看到更多年轻人愿意选择这种简约风格的彩石镶嵌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家,缪成金也慢慢接受了儿子在工艺创新上的“独辟蹊径”。

  除了在工艺上进行创新,缪一川还在不断突破彩石镶嵌工艺的“天花板”,探索彩石镶嵌更多的可能性。缪一川拿起一片只有一枚硬币大小的梅花形配件向记者介绍,“别看这小小一块梅花配件,却是由31块小石头组合而成。”这些“梅花”配件将作为一件瓯艺茶道箱箱盖的装饰。这件瓯艺茶道箱以四君子之首梅花为主题,集合了瓯越地域三种古老的传统技艺——彩石镶嵌、瓯窑、漆艺,是缪一川与温州其他非遗工艺传承人进行合作创作的一次尝试。

  创意

   让彩石镶嵌回归日常生活

  彩石镶嵌技艺的传承对于缪一川来说分为两个维度:一方面是在专业领域内不断突破工艺的边界,探索彩石镶嵌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条则是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让这项古老的技艺被更多人所熟知和接受。

  许多传统手工艺诞生之初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人的生活从繁杂的仪式感中剥离出来,传统手工艺也逐渐丧失了实用性。彩石镶嵌也是如此,旧时家家户户在娶妻嫁女、乔迁新居之时,都要定做上几件带有彩石镶嵌的家具,方显隆重。如今,传统的彩石镶嵌工艺品是收藏家眼中的珍品,但对于大众来说,却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阳春白雪”。

  古语有云:“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缪一川深知造物有用且美,再上乘的材料,再巧夺天工的技艺,如果与人们的生活脱离,也难以生存。

  秉承着“让彩石镶嵌回归生活”的理念,缪一川对于彩石镶嵌的文创产品开发有两条思路,一是“戴在身上”,二是“摆在家里”。“想让大众更能接受,就得让彩石镶嵌回归生活。穿戴用品是最直接的方式。”缪一川把彩石镶嵌在紫檀木的挂牌上,栩栩如生的雕刻工艺,加上天然原石的色泽和肌理,给人一种清静尔雅又华美鲜艳的感觉,“如果能够让大家把彩石镶嵌作品戴在身上,便是对彩石镶嵌最好的推广”。他还将其融入到更加实用的生活用品,比如茶杯垫、首饰盒、文房四宝、笔筒等。这些精致的小产品一推出,就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和喜爱。

  非遗技艺普及教育也是缪一川最近在筹划的事情,经过多番考量,“崇林斋”推出了非遗手工课件包。一个课件包里包括已经雕刻好图案的檀木挂牌和相应形状的石头配件,以及不同粗细的砂纸、胶水等工具。“现在的年轻人喜欢DIY,让他们在自己动手体验的过程中,了解这项非遗技艺。”

  “崇林斋”目前开发了梅花、幸运四叶草两种不同图案的挂牌课件包,接下来会陆续推出4种全新的手工包,包括挂牌、手链等首饰挂件。目前,“崇林斋”也正在与一些学校进行洽谈,让“非遗”走进校园,让孩子们通过非遗技艺体验课程,认识温州本土传统技艺。

  “崇林斋”有一处专门存放石料的库房,库房里摆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石头。缪一川说:“虽然这些石头现在灰头土脸的,但用水一打湿就能展现出原来的色彩,经过打磨之后便会焕然一新。”彩石镶嵌技艺正像蒙尘的原石,“崇林斋”不仅在打磨石头,更在悉心打磨这项非遗技艺,让它的光彩重新被更多人看见。

  来源:温州商报

  见习记者卢盈蕾

(作者: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