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保护古村落,如何让千年古城实现复兴。5月18日,“古城复兴”——楠溪江古村落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在大若岩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旅和建筑专家、浙江省文物主管部门领导、古村落研究者和管理者等共计150余人齐聚一堂,为“楠溪江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共同发声,为“千年古城枫林复兴”建言献策。
论坛以“古村保护发展”和“千年古城复兴”为两个重要的主题开展探讨,旨在广聚专家观点,借鉴先进经验,探讨如何活化利用楠溪江的古村落资源,谋划一条将文化旅游、古村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融合发展路径,为楠溪江古村落保护和利用提供技术方法和指导依据,为实现枫林镇千年古城复兴注入磅礴力量。
主旨演讲是此次论坛的一大看点。上午的高峰论坛现场,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旅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吴必虎做了《传统村落如何接入现代生活》的主旨演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文旅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厉新建做了《乡村振兴和古村落发展》的主旨演讲。把脉当前古村落传承发展现状,共同为楠溪江古村落今后的传承发展出谋划策。
枫林千年古城的复兴“密码”在哪里?当天下午,“千年古城,枫林复兴”沙龙论坛举行,专家学者、枫林镇“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专班人员及攻坚组人员、枫林镇班子领导及枫林相关村主要干部齐聚,共探古城复兴计划。
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旅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吴必虎:
“把楠溪江打造成“无景区”的旅游目的地”
楠溪江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必须处理好传统村落群接入现代生活的问题。要打造楠溪江古村旅游综合体的”无景区”目的地,不依赖传统的景区(点)、不以观光为目的的无景区目的地;要构建“楠溪—雁荡”中国山水古村画卷;要推进楠溪江传统村落“居—游”共享目的地一体化建设;要串联起楠溪江无景区体验线路的古村、山水和月色;发展楠溪江遗产居住旅游,建设无景区化目的地;要基于楠溪江传统村落的遗产居住旅游新品牌;创建精品乡村遗产酒店,建立新遗产观念,发展居住旅游。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文旅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厉新建:
“注重对古村的生活和生活的古村关系的理解”
古村的生活不是回头看过去的日子,呈现的应该是与时俱进的生活状态;生活的古村不是过去人生活的古村落,而是现代人返身到乡村进行短暂停留。
要注重对古村的生活和生活的古村的关系的理解。古村生活可能是悠闲的,但也是传统的、过去的,跟现代社会和生活是有距离的,希望古村的生活是可体验的,对外来游客有吸引力的;更希望古村是可以持续生活的,希望古村的生活是文化的载体甚至本体,而不仅仅是符号、象征;希望古村是活着的古村、生活着的古村,而不是曾经生活过的古村,离开了烟火气、离开了生活的场景,古村就只是景区,而不是文化的场景。让老百姓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下,一边搞农业生产,一边在自己家里生活,在家门口做生意,这才是最高境界。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鲁晨海:古城复兴既要守也要创
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孕育出数不尽的美丽古镇古村落。它们既是传统农耕文化的根脉,也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更是守望乡愁的精神家园。枫林千年古城复兴必须要做到“守”与“创”两个字。枫林古城在发展过程中要守住曾是楠溪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的悠久历史文化的脉络与记忆,守住瑶亭御风、芳潭钧月、草堂晚霞等枫林十景。同时古城也要“创”,枫林古城要在产业购置、产品开发、业态植入中挖掘文化、激活资源,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创”之路。
要做深“复原”“复活””复兴”三篇文章,保护和修复古城内在肌理、重塑旧时繁荣风貌,营造浓厚商业氛围和市井烟火气息、打造游客慕名而来、流连忘返的人气集聚地,推动文脉复兴、山区崛起,实现古城内外互动发展、协调发展。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刘杰:寻求自身独特定位和差异化发展
基于楠溪江山水文化与古村文化的高度结合,耕读文化与宗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看待枫林古城的复兴,要从楠溪江区域的角度来,这样古城才会有更大的影响力,更大的活力,更大的空间。
枫林古城要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定位,凸显形态风貌、产业引导和业态落地的差异性,点亮触媒,活化文化遗传,引入发展策划的先导概念,营造“核心吸引点”。
杭州开元一然文化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刘开皓:提高对枫林古城的定位,打造文化自信
应该提高对枫林古城的定位,打造文化自信。在思考枫林古城复兴的时候,我觉得需要跳出枫林来看枫林,甚至需要跳出江南来看枫林,那么我们的市场的半径才可以放大。我觉得张家界做的特别好,它的定位就是做全球营销,“潘多拉很远,张家界很近”。自从电影《阿凡达》热播之后,这是张家界对外宣传用得最多的一句广告语。
有句话叫“温州是世界的温州。”枫林过去叫小温州,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定位,把枫林作为一个宋朝小温州来打造,在这种定位之下,然后我们去进行产品的设计,服务的设计,经营的设计,所有的东西都在这种设计之下去运转,把无形的文化变为有形的感知,给市场一个清晰的脉络概念,“我如果想去宋朝的温州,就到枫林去。”
现在大家都在讲微度假,就是围绕着自己居住的地方周边两三天的度假产品,但在疫情情况下它变得特别突出。因为休闲度假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和吃饭穿衣一样,只要枫林古镇把吃饭穿衣这种基本消费把它扎扎实实的做好,我认为实际上是前途无量。
讲古城就绕不开原住民的问题,其实我是特别反对把原住民赶走这种做法,原住民都没有了,在这里都听不到温州话,听不到永嘉话,我还来这里干什么呢,所以原住民是一定要保护好,但是又要引导,让他们成为古城的一份子。
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处处长胡念望:把握当下语境的需求,处理好老与新的关系
在我看来,枫林千年古城有两个历史任务,首先就是要为楠溪江旅游解决留客的问题。如何让流动的人流成为留下的人流?枫林正在建设的高铁新城要建成为永嘉旅游景区一个游客消费的集散地,拉长游客驻留时间,打破旅游的空间寂静,把游客"留下来"。从文化复兴的角度,枫林古城要重塑“活”的城市记忆,复苏的现代感与烟火气,成为外来旅客的首站目的地、在校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地居民或者枫林在外居民返乡的生活空间。
在推进枫林古城发展过程中,你不可能恢复到古人的生活,所以要把握当下语境的需求,要老的建筑、新的生活,老的建筑、新的功能,老的习俗、新的时尚,处理好老与新的关系。
温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院长林观众:做好‘人’的文章,与当地传统的生活样态相融合
我很同意要“跳出枫林看枫林”,要通过枫林古城的复兴,来带动改变一座城。这个城是指岩枫一体化,一定要把岩头跟枫林绑在一起来讲,然后两者共同打造县域旅游副中心,通过古村落古城复兴带动楠溪江旅游整体升级。
“系统性加强对古城的研究、修复的同时,做好‘人’的文章成为多位专家学者提出的共识。”
古城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生活在当地的人、人的故事,要让游客感受到当地文明。古城的复兴要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结合起来,特别能为当地的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因此对枫林古城的修复,必须与当地传统的生活样态相融合。物质形态和鲜活的生活结合,枫林古城才具有独特魅力。
温州市旅行社行业协会会长叶宣伟:宣传要融入产品,融入市场,融入活动当中
目前为止,实际上楠溪江到节假日的时候人满为患,人进不来,高速要分流,而工作日,人就不多。很多古城也是一样,淡旺季很明显。现在我们旅游其实有一种新的变化,从旅游到旅行再到旅居,枫林古城作为后起之秀,现在我们提前做规划,满足小朋友、年轻人、老年人三类人群业态需求。比如,我们有个会议在楠溪江开,立马就能想到枫林有一个场所很好,或者说我们有一个团建,需要一个场地,立马想到枫林,去所规划的时候把这些的要素考虑进来,未来做经营、做引流就会事半功倍。
其实我们现在的旅游宣传不应单单为了宣传而宣传,而是要融入产品,融入市场,融入活动当中才能够传得更远,古城宣传也要如此。
温州市楠溪江旅游经济发展中心主任戴春光:底色必须守好,亮色做得更亮
其实做古城复兴,表面的穿衣戴帽加眼睛这些事谁都会干,但真正要做里面的业态,这个是最难的,而且这些业态还要活下去,更难。
目前,枫林古城业态上的梳理、规范、引导,大致集中在三个方向。第一个就是老店回归。百年老字号定月公馄饨店,简单把老房子梳理一下就很清爽,让人真正的又想起枫林原来的味道。坐在那里吃,感觉很温馨,还可以拍一下照。食客既有当地人也有慕名的游客。第二个还是要做吸引年轻人的产品,比如说国际青年旅社,比如说咖啡,比如说小酒吧。第三个是“艺人驻村”。让艺术家进入老街区老城区,使它变得好玩。芙蓉已经开始在做,但芙蓉的体量不够,如果枫林能够腾得足够的空间,我们打算让“艺人驻村”进驻枫林,从而吸引全国各地同样热爱这种生活方式的其他艺术家、好玩的业态经营者、投资者前来。
楠溪江的山水、田园、古村是底色,必须要把它守好,但是国际、时尚、年轻是我们的亮色,一定要把它做得更亮。只有做好这两件事,我相信楠溪江会越来越好,那么枫林千年古城的复兴也是未来可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