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游在楠溪   ->  正文
永嘉县溪下乡陈坑村:隐秘山村与田园诗

发布时间:2021-10-28 作者:厉梦瑶 陈胜豪 实习生 郑方形编辑:郑万云来源: 字体:
核心提示:陈坑村,位于永嘉县溪下乡西北部,距离县城110公里,海拔760多米,有“永嘉西藏”之称,是名副其实的视线以外的“寂寥者”。

  陈坑村,位于永嘉县溪下乡西北部,距离县城110公里,海拔760多米,有“永嘉西藏”之称,是名副其实的视线以外的“寂寥者”。

  2017年,浙江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单公布,陈坑村榜上有名,为大众揭开了这个小山村历史的一面:上百年的老屋20余幢,600年以上的古树13棵,留守的村民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如今,4年过去,陈坑村被列入2021年度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名单,成为首批“美丽永嘉”全域环境整治三星级示范村居。当再度进入大众视野,眼下这个隐匿山谷的村庄成了什么样子?对于陈坑村的村民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村庄,困于时间

  抵达陈坑村,党支部书记金国钒接待了记者一行。他是军人退伍出身,在陈坑村担任书记已经有将近20年的时间,可以说,对于这个村庄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

  “陈坑村最大特点是古树多,其中祠堂边的一株苦槠有八百多岁了,是最古老的。溪南有一株香榧村,有六百多岁,属国家一级保护……”相比这些树木经历的漫长岁月,金国钒记得自己20多年前刚回来村里的场景,与早几年前也并没有多大变化。

  “当时我在村里附近修公路,路修好了,我就留下来了,一直到前几年,村里大的变化还真没有。”在金国钒的印象里,陈坑村是一个典型的、落后的农村——鸡鸣犬吠灌到耳朵里,鼻子里都是猪粪和鸡鸭粪的味道,旱厕遍地,泥土和动物粪便混在一起,村民就在这些路上走来走去……金国钒是本村人,1962年生于此地,这是他从小开始对陈坑村的印象。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村里人就都外出打工或搬迁下山了,留下来的都是老人,现在也是这样,回来村里的年轻人基本没有。”陈坑村包含2个自然村,总人口在八百人左右,常住人口在650人左右,且平均年龄在六七十岁之间。在村里担任书记期间,金国钒不是没有想过拨动古村的时间轴,也曾筹资建过隧道、公路,但时间似乎总是停留在他最初到来的那个时刻。这时,金国钒能格外体会到一种安静,同时明白了,因为没有人、没有资金,这个地方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很难。“村口百米长的山洞就造了四年,村里每个人凑两百元都很难凑起来。”

  2017年,陈坑村入选浙江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单,村里名木古树、古民居、庙宇祠堂等历史建筑和遗迹被保护了起来。

  “林业局、还有乡政府也经常过来宣传,让我们保护好,村民也都很配合的。”如果能一直这样维持下去,倒也不算坏,但这两年,金国钒却明显感到,时间紧迫起来。

  “因为没人住,老房子塌了很多,前几年发大水,百年的石桥都冲坏了,现在住的老房子也都有漏雨的情况,新房盖起来了,但出去开会常常有人跟我说,陈坑村还是以前好看。”

  这也成了金国钒的心结。刚回到陈坑村的那一年,村里还没有信号,也没有硬化的毛路,现在生活的条件虽然好了,但还是能一下子就看出与其他村的差异。在无可挽回地走向萧条之下,未来的陈坑村该是什么样子?富和美都很遥远,陈坑村只能自己起步,蹚出一条革新之路。

  回乡,打造新田园

  63岁的金国才,是今年年初刚从温州市区搬回老家居住的村民之一,正巧赶上这次陈坑村创建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老家环境变好了很多,现在没有什么大事,我都不出去了。”

  金国才在温州市区做了二十五六年的菜场生意,靠着起早贪黑的劳作,他和妻子相互支持着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如今孩子相继成家,也在市区、县内都购置了住房,夫妻俩却打算回老家养老。“市区空气也不好,而且我比较传统,落叶归根,人总是要回老家的。”

  回来之前,金国才将老屋推倒盖成了新房,惹得村民都羡慕不已,宽敞的家门口也渐渐成了村民交流闲聊的聚集地。“这次创建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一开始村里的阻碍很大,大家觉得麻烦嘛,但是金国才他们家就比较主动。”金国钒说。

  今年5月,陈坑村开始进行环境大整改,面对村内小屋旱厕林立、乱搭乱建等情况,村两委打响小屋旱厕拆除第一战,村干部喊出“先拆我家的”口号,带动全村拆违建,得到了以金国才为首的一批新回乡村民的支持。

  “之前我们都住在市区,看过了城市的那种环境以后,总归是想家乡环境卫生也能往好的方向发展。”除了村两委要求的路面平整干净,路边绿化以外,金国才还主动在家门口摆上了五颜六色的小矮凳,格外童趣,还可供村民聊天时休息就坐。“有事没事都可以过来聊聊天,大家有什么意见交流也挺方便的。”

  而对偶然回乡目睹变化的村民麻华妹来说,陈坑村的改变更像是一种惊喜。“村里老人居多,家家户户都有养鸡养鸭养牛,再加上露天旱厕遍地都是,整个村庄很脏很臭,年轻人都出去没有回来的。经过这几个月的整改过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村里鸡鸭少了,走在路上也不臭了,家里小孩子们过来都非常高兴。”

  麻华妹还特地从手机里翻出丈夫20多年前拍的老家照片,指着村里新修的水泥路说,“以前这里都是黄泥路,下雨天板车都拉不动,现在好啦,就是路边沿溪的护栏可以再建一下,那小孩在村里玩,我们也比较放心。”

  据金国钒介绍,这次陈坑村环境整治主要集中在旱厕拆除和路边绿化上,拆除全部小屋旱厕用了二十多天,另外村内还建立了临时公厕6处,清理杂草150多平方米,绿化种植6处110平方米。

  “一开始虽然有阻力,但是整改过后,村民的反馈也都很不错。乡镇也拨了一批资金下来,现在钱有了,人也有了,后面应该会好做起来。”

  诗歌里的现实

  陈坑村在发生改变,所有人都知道,也包括那些无声的见证者。

  作为我县古树最多的村落之一,陈坑村四周长满了樟树、红枫、香榧、柳杉、红豆杉、毛栗等各色树木。一株六百多年的香榧,要四五位成年人才能合抱得过来,陈坑村水口两侧的山峦上也长满参天古木和大片大片的竹林……自古以来,陈坑村人便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并坚信古树能够荫庇子孙后代。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村里这条平板溪。”金国钒说,陈坑村是一溪两街的格局,村中间是溪坑,村民谓之“石河”,溪床没有高低起伏,像一块平整的板子,溪里的水清澈,刚满脚背,可见溪床纹理,约莫有两公里。

  优秀的自然景观,往往对人有着一种天然的吸引力,相比过去的隐蔽落后,陈坑村的古树清溪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但如何能利用这些优势做起文章,对陈坑村来说,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几年过来露营、爬山、钓鱼的人挺多,但是村里什么配套设施都没有,农副产品也多是自己用自己吃,可以发展的产业很有限。”

  环境整治后,金国钒跟村民们的确获得了一种笃定,一种对自我改变的确信,但与此同时,对于手上仅有的资源,他们内心的疑问也始终在脑海里反复回响。

  56岁的村民王宝花大半辈子都住在陈坑村里,前几年村里的箬叶在外头打响了名声,她也跟着做起了箬竹叶采摘,最好的时候,卖到了11.5元一斤。“结果去年不好卖了,今年连过来收货的人都没瞧见。”而据另外一位村民的说法是,去年收货的人因为价格没有谈妥,最终拒绝了交易。

  “村民文化层次比较低,只能依托别人过来收货,去年村里人剩下的箬叶还很多,今年做的人就少了,其他的农产品收成也不是很好。关于未来,我们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打算,只能就眼下优化环境先打好基础。”金国钒表示。

  今年以来,溪下乡人民政府就陈坑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制定了5年的专项规划,对完善基础设施、保护传统村落、继承和延续地方传统技艺、发展富硒农业、体验型农业等多方面都做出了提升要求。其中一段描绘让记者印象深刻,“陈坑村在’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以保持古韵为原则,开发“观古村识古树”旅游线路。同时,以农产品粽叶为旅游核心吸引点,每家每户悬挂青绿色的粽叶,让游客听着溪水淙淙,闻着粽叶飘香,看着古树参天,感受源头生态村居的美好生活。 ”

  但眼下,这个庞大的项目才刚刚启动,金国钒和村民们还在等,新收成的玉米粒在阳光的炙烤下已经发烫,明晃晃的,眼前是一座山叠着一座山,往无穷远处排开……

原标题:永嘉县溪下乡陈坑村:隐秘山村与田园诗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归永嘉县融媒体中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0577-67261234。若未经本单位同意,擅自将原创内容进行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