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永嘉乡土   ->  正文
黄精饼:仙人遗粮,摇身变饼中“黄金”

发布时间:2022-03-24 刘靖靖 金赛芳来源: 字体:

  “山行一百五十里,人家鸡犬如桃源。上有太古白石洞,中是群仙炼丹坛。”大若岩真诰岩旁溪山秀水萦绕,苍林翠竹掩映。名山幽谷,穷里旷野,古来是道家炼丹之地。南朝梁陶弘景隐居于此,采本草,炼丹,修书。 期间,一种叶似箬竹,根如生姜的本草引起了陶弘景的注意。黄色的根成块堆叠绵延,金灿灿,圆鼓鼓——它叫黄精,因具有补气、安神之功效,被作为炼丹的一味药材。

  2021年4月,“乡遇·乡味”药膳馆落户大若岩镇。经过近一年的尝试,药膳馆将于今年五一开馆迎客,如今已推出数十道药膳,均以当地野生药材为原料。其中,引起笔者兴趣的是一道黄精饼。黄精从道家养生品摇身变为一道药膳美食,期间,它经历了什么?黄精被称为仙人遗粮又有何说道?

  以药制饼, 传承长寿文化

  云崖采药的陶弘景为大若岩留下了“康养文化”的种子,陶公洞香火相续,但特色康养产品却难以为继。这一“痛点”让容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负责人潘秋岳心有所思。“我们永嘉是中国长寿之乡,想要以长寿乡为基础,结合特色山水资源,打造特色康养品牌。”

  楠溪山水的优越性孕育了堪比黄金的药材“黄精”,它生长于山岙阴凉处,一年只长一小节,其突出的保健功能被誉为“最稀缺、最珍贵的”的草药。人们叫它“野山姜”,也叫“鸡头参”。这一补中益气,老少咸宜的野生草药很快得到了潘秋岳的青睐。

  2021年4月,全国首家“黄精饼”制作落户大若岩镇“乡遇·乡味”药膳馆。走进药膳馆,蒲团、木地板、红木桌,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据了解,乡遇·乡味药膳馆以永嘉社区学院发行的《永嘉药膳》为蓝本,研发永嘉野生黄精系列健康特色药膳和特色便捷的药膳小吃,如今已推出数十道特色药膳。药食同源,是食养的一大特色。餐桌上金灿灿的黄精饼冒着热腾腾的香气。潘秋岳介绍道:“黄精饼选用楠溪江野生小麦、野生黄精粉,外形似饼,也是对永嘉麦饼文化的传承。”

  野生黄精研磨、与野生小麦粉糅合,经过传统的和面、接面、揉面、醒面过程,发酵成松软可口,老少咸宜的“黄精饼”。“闻起来是一种奶香味”,“焦脆的外表,松软的,有嚼劲的内馍”,“味道好又滋补”,不少食客对此赞不绝口。

  切成小瓣的黄精饼侧面看起来蓬松如蛋糕,表皮金黄酥脆,吃起来并没有草药的味道,奶香、麦香浓郁。不过,一个可口的黄金饼具有的养生功效可不容小觑。“养阴润肺,护肝利胆”,“滋养肾精,补肾壮阳”,“降糖降脂,调理三高”“强筋壮骨,延缓衰老”“改善睡眠,增强体质”“防脱生发,乌黑亮发”“滋养阴津,补益脾胃”。难怪《本草》有言:“黄精为食服要药,故别录列于草部之首,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精”。

  溪山之间,认识黄精之人并不多。将“黄精”从“道家康养文化”中打捞出来,以“饼”为包裹,重新焕发生机,是潘秋岳的创举。2021年的温州文博会上,楠溪黄精饼首次亮相就成了“爆款”,日均销量500多个,五一当天更是销出了1000多个,也接到了多个文博会参展单位的合作意向。去年重阳节,潘秋岳走进岩头霞美村,为老人送上楠溪黄精饼。

  ”楠溪江的山山水水间生长着丰富的野生药材,其中不少可作为健康食材。如对黄精饼的制作,于开发永嘉药膳这个大课题而言,我只是开了个头,希望更多的业内人士和投资人加入这个团队,共同挖掘长寿康养文化资源,助推永嘉乡村农旅经济振兴发展。”

  这是在市区工作却心寄家乡发展的潘秋岳的追求,她希望通过创建一批特色康养品牌,为永嘉长寿文化的传播尽一份绵薄之力。

  此时的她,眺望远山,楠溪的云雾浸润叶片,山涧清泉滋养着根系,溪山之间有数不尽的草药精灵,守护着两岸的人家。身后,是她和她的团队精心创建的药膳馆和药材展示馆。

  仙人遗粮,堪比药中黄金

  黄精饼在齿颊留香,在它的余味中,开启一段对黄精“前世今生”的探寻之旅。

  中医认为,土是五行的中心,黄是其代表颜色,而道家的修炼故事里也总少不了黄精。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中记录了一段对话,黄帝问天姥:“天地所生,岂有食之令人不死着乎?”天姥曰:“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而食之,可以长生。”

  栖身楠溪的山中宰相陶弘景,寻山涉岭,见悬崖上,山岙边,阴凉险峭之地多长黄精,如获至宝,他欣喜地记录下:“黄精今处处有。”研究药性之后,便将黄精编写入《名医别录》。这是黄精第一次进入医典,也从道家养生品变为普罗大众都能接受的“本草”良药。《名医别录》有载:“黄精,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

  黄精被陶弘景誉为“仙人遗粮”,在道家传说中占据一席之地。 《续神仙传》记载:“朱孺子,永嘉安国人也。幼而事道士王元真,居大若岩,深慕仙道,常登山岭,采黄精,服饵。”道家流传着一个采药童子——朱孺子在大若岩隐居,口服黄精,偶然飞升成仙的故事。

  相传道士王玄真“居大若岩下,服菊花及饵黄精十余年。”朱孺子拜其为师,学道修仙。一日采药时,朱孺子遇见两只小花狗在枸杞丛中嬉戏跳跃,样貌轻捷,浑然不似山中之物。倍感惊异的他,放下采药的工具,前去告知师傅王玄真。王玄真闻讯赶来,和朱孺子一块儿等候。不多时,两只小花狗又出来嬉戏跳跃,活泼如常。二人逼近小狗时,小狗钻却进枸杞丛下不见了,只见消失处有一丛茂盛的枸杞。王玄真和朱孺子共同挖掘那丛枸杞,挖到了两块枸杞根。根的样子酷似两只花狗,坚硬如石。

  师徒二人把它洗净拿回来煮。朱孺子添柴看火,整整三个昼夜没离开灶边。他试尝那汤汁的味道,不断地尝,不断地吃,等到发现两块根煮烂了,就告诉王玄真。师徒二人一同慢慢嚼根,不多时,朱孺子轻身腾飞,跃到了对岸的山头。后来的故事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人们将登仙处称为“登仙石”,如今屹立如柱的登仙石就在陶公洞景区,而对面的那座山为“童子峰”。王玄真吃掉了剩余的根,并未成仙,但得长寿,人们不知道他活了多久,只知道他隐居陶山,进出打猎的猎人偶尔能见到。

  黄精与“养生”的渊源在似真似幻的传说中结下。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古今诗词中赞誉黄精延年益寿之功的佳句良多。然而黄精往往长在背阴山崖之处,极为考验采药人的耐心。带着新鲜泥土的黄精需要将须摘掉,冲洗干净。采药人往往在傍晚支起炉火,将难得的山中野货“黄精”切成小块蒸熟,第二天摊在竹匾上,放到太阳底下晒。待晒干一遍后,又要将其装进饭甑里蒸,经过九蒸(煮)、九晒(烘)后,黄精原本麻涩、刺人咽喉的口感消失,颜色也由第一遍蒸晒后的淡黄色,渐变为黑色。

  《本草纲目》中提及:黄精泡酒可壮筋骨,益精髓,变白发,治百病。黄精酒的做法也有流传“用黄精、苍术各四斤,枸杞根、柏叶各五斤,天门冬三斤,煮汁一石,同曲十斤,糯米一担,如常酿酒,饮。”这种看似平平无奇,似土豆、如生姜的植物,泡酒后具备延年益寿、保持青春的功效,传统中国的医道佛儒乃至皇家,均与此发生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尤其是寒冷的冬日,一杯黄精酒下肚,血液暖至全身,回到指尖。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归永嘉县融媒体中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0577-67261234。若未经本单位同意,擅自将原创内容进行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