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楠溪人物   ->  正文
用鼻子吹唢呐的“大先生”——高手在民间之林丐彪

发布时间:2022-09-08 厉梦瑶/文 汪学斌/摄来源: 字体:

  林丐彪说,自己从小就是在戏班子里头长大的,吹拉弹唱,样样都学,最擅长的二胡、唢呐、板胡、鼓板,拿起来已经有三十多年,虽然现在戏团解散了,自己接点零散的演出、红白事也足够养家糊口,但还是特别怀念当时在台上配合着一帮熟得不能再熟、默契得不能再默契的演员、乐工们,敞开嗓子卖力演出的声音,因为那时候的生命,多么旺盛。

  浸淫音乐五十余载

  疫情给林丐彪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以往一年至少有两百多天在演出的林丐彪一下子清闲了不少,他成立的温州市楠艺乱弹剧团迫于生计压力,不得已解散了其他剧团成员。

  从14岁开始在枫林包岙京剧团学习,先后加入过永嘉、温州、瑞安、平阳等各地的京瓯剧团演出,五十多年来,林丐彪的身影第一次变得孤独起来。不过,这次“单飞”倒是让他隐藏很久的绝活有了对外表演的机会。

  在永嘉县第二届农民达人秀的舞台上,林丐彪秀出了他18年来练就的用鼻子吹唢呐的功夫,一曲陕北民歌《挂红灯》优美欢快,引得现场欢呼掌声不断。“一开始不是沙头镇里找上我,而是老家另外一个民间艺人打电话过来,他说让我帮帮忙,也替沙头镇珍溪村’出出头’。”

  林丐彪倒是无意出头,不过考虑到自己这么多年跟着戏班在外四处游走,如今的大部分时间又都住在妻子的老家枫林镇包岙村,在老家珍溪的许多事务上,林丐彪自认为确实很少出过什么力,于是便欣然应允了。

  “说起来,我的音乐启蒙就是在老家,小学的时候听那些戏班子过来表演,自己学着去山上砍了个竹筒回来,像模像样做了把二胡在那拉,跟老先生请教,隔壁邻居看了都说这个小孩是有音乐天赋的,蛮看好我的。我爷爷看我这么喜欢,就托枫林一位拉二胡的师傅,把我带去包岙京剧团学习,从此就在各个戏团里面当乐工。”

  那份被村民和家人保护起来的天赋,在剧团里得到了应有的发挥,林丐彪先是学会了拉京胡、板胡,之后又学了吹唢呐、敲鼓板,每天跟着剧团外出吹吹打打还不过瘾,就算是难得的假期,回到家,还是鼓捣这些乐器。

  “麻将、扑克我都不玩的,也很少出去玩,顶多就是跟朋友出去吃个夜宵,每天要练够三个小时,就到附近的山上,从早上5点练到8点,回来正好吃早饭。”甚至还有人开玩笑,说他对这些乐器要比对老婆还宝贝一点,林丐彪也不否认,家里光摆出来的乐器,就有七八支二胡、三四把板胡、二十多支唢呐……

  而技艺日渐熟练之后,林丐彪开始不满足于常规的表演。有一次,他在央视上看见一位唢呐表演者能用鼻子吹奏,一下子勾起了他的兴趣,便学着自己改造了一把,开启长达十八年的坚持训练,才有了这次农民达人秀舞台上的惊艳。

  “我就很爱搞这些摆头的,你说有什么名堂也没有的,又不能赚钱,就是自己玩得开心而已,别人不会的我会,好像就是会有点成就感。”

  林丐彪说,自己可以一边用嘴巴抽香烟,一边用鼻子吹唢呐,吐出来的烟都从唢呐的喇叭口出来。和一般的唢呐不同,林丐彪的唢呐有三个喇叭口,是用塑料水管连接起来的,哨片也按照鼻子吐气习惯,改成了两个口。

  “用鼻子吹就是更费劲,一开始有给烟呛到的,难度就在这里,后来慢慢练这种吐气吸气的就可以了,反正手上的演奏拿起来就会,已经有基础在这了。”

  除此之外,林丐彪私底下还正在练习着用二胡花式顶碟子演奏的技艺,还没对外讲过。他说,还没完全准备好,等到再纯熟一点,才好叫观众看到。这也是当初那些戏班子里的老先生教给他的道理,在生活上,林丐彪怎么马马虎虎都能过得去,但在音乐上,他放不下对自己的高要求,因为在这当中,有他真正珍视的价值和意义。

  会二胡、笙、月琴、小号、鼓板的音乐全才

  “既然走了文艺这条道路,那就不要去考虑赚的钱多钱少这件事了。”林丐彪告诉记者,在1994年以前,戏班子里还是有赚头的。他出师后不久,因为京胡拉得不错,在地方的戏剧圈里渐渐有了名气,曾经拿过8块钱一天的工资,唱三天就有24块钱,一个月百来块钱不成问题,在当时已经算得上一笔“巨款”。

  “那时候一些文工团也想吸收我过去做正式员工,但开出的工资一个月只有80块,我还要培养3个儿子,考虑到家庭开支实在是吃不消,最后还是留在了戏团里面。”

  一晃过去了十多年,儿子长大独立了,戏班子也开始走下坡路,但从来没有哪次的情况如这两年疫情带来的严峻。“几十年来我换了很多戏团,以前在外地比较多,后来为了小孩都在本地,虽然赚的不多吧,但是温饱还是有余的,最主要还是疫情来了以后,唱不了了,没地唱,剧团是一点活没有了。”

  不过,所幸的是这些年,林丐彪在地方上的人脉和知名度一直还在,更重要的是他潜藏的“十八般武艺”,到哪总有用武之地,地方上一些零零散散的演出邀约就一直没断过。在林丐彪的家中,还有很多少见的乐器都装在黑色收纳包里,平时都擦干净放在各个角落,只有演出时才能一睹“庐山真面目”。

  “这个是小号,红白喜事的时候吹的,这个是铜钹,做道士的时候用的,这个是笙,之前在网上看到觉得很有意思买过来玩的,这个是管子,是中国传统吹管乐器,在古代称为‘筚篥’或‘芦管’,这个会吹的人很少的,声音比唢呐还悲怆一些,好听……”

  林丐彪滔滔不绝,这些乐器不仅仅是谋生的技艺,也都是他的“心头肉”。“农村的娱乐活动不多,我有时候过去哪个村里,也会拿这些出来表演一下,村民都还挺爱看的,他们也很捧场,还会叫我‘大先生’。”

  能得到村民们真心的认可,林丐彪也觉得挺开心的,虽然常常怀念过去在戏班子里同团员们一起出发唱戏,一起熬大夜、过大年,但如今他也渐渐适应了现在相对闲适自由的生活。“现在赚的比在戏班子里还好一点,忙也挺忙的,这周四天都有活动要去。”

  眼下,能不能再回到戏班子里去,还不好说,林丐彪也不着急,因为在他身边,音乐总不会断,而只要乐声常在,他的生活便能继续。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归永嘉县融媒体中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0577-67261234。若未经本单位同意,擅自将原创内容进行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