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楠溪人物   ->  正文
来自云岭铁匠铺的岁月敲击声

发布时间:2022-10-13 厉梦瑶来源: 字体:

  在位于云岭乡岭北村的村头位置,有一家开了十多年的铁匠铺子。两间黢黑的平房临街而立,每天早上六点多,这里便会定时般传出“噔噔噔”“叮叮叮”的声音。这是铁匠王岩和的铺子,粗糙且简陋的房子里头,凌乱地堆放着铁锭子、火炉子、大风箱,水池、废铁堆放区,成品摆放区,各式大小的铁锤,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器物,家伙什一应俱全。

  平日里,打铁的只有王岩和一个人,偶尔妻子陈兴兰和大儿子王超鹏也会帮忙。热铁的火候形状厚薄由王岩和决定,另一人需双手握铁锤,弯腰,弓步,和其对打,你一锤我一锤,面对着飞溅的火花,朝着铁锭子上的热铁打去。任何铁器都不是一次就能打好的,要多次在炉里烧、锭上打,反复锤炼才成,就如同他们一家人在此度过十多年的岁月一般,每一份希望和收获,都是在血和汗的反复捶打中实打实挣来的。

  八十年代挑担打铁,一把农具赚六毛钱

  铁匠王岩和今年54岁,从事打铁行业已经有37年的时间。说起自己学艺的渊源,王岩和说,这是父亲给他指的路。

  “我这个人老实,初中毕业以后就没再读书了,那时候改革开放的大潮已经轰轰烈烈,很多人都去做生意了,我爸说像我这样的老实人恐怕做不了生意,还是去学手艺好了。”王岩和也很认同父亲的观点,几乎没怎么犹豫和质疑便去跟着铁匠师傅学起打铁,一学就是4年,还一度被周遭人嘲讽是个傻子。

  “我那时候在家干农活对这些农具柴刀、镰刀啊很有兴趣,但是经常碰到农具不好使的情况,就想着既然要学手艺,不如就学做农具,以后保证这个质量,让农民干活也轻松一点。”然而伴随着改革浪潮和工业化的到来,那时候的铁匠生意已经相当难做,王岩和学艺四年刚出师不久,竟连师傅都转业了。

  “那时候手工打铁必须得两个人以上,本来他有我一起还能搭把手,后面我出去单干,他就找不到伙计一起了,挣一单的钱本来就不多,两个人分就更少,所以大家都不想干这行了,我那时候的情况也差不多。”

  那时候的铁匠铺没有固定的摊位,王岩和和另外一位伙计都是挑着两三百斤的装备到各个村里流动驻点,一把农具六毛钱,还能在农户家里吃上一顿饭。“我们都是现场打的,像简单点的菜刀锄头,两个人一天最多也就打13、14把的样子,一个村里差不多呆个一两天,家家户户的农具弄好以后,再去下一个村子。”

  王岩和挑担走过许多地方,他的老家是在台州黄岩,铁匠的生意却做到了永嘉,从岩头表山到金溪瓯渠,农忙之前是王岩和最忙的时候,有时候凌晨三四点就要起来打铁,一直干到晚上十一二点。

  “那时候永嘉打铁的人也还挺多的,桥下以前有个打铁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是铁铺,后面再去的时候已经都没了。”打铁的人越来越少,是这些年来王岩和能感受到的最直观的变化,但他丝毫不曾动过转行的念头,他知道,虽然这份工作的钱挣得少,但他挣来的每一分钱都是踏踏实实的,而即便时代如何变化,一份手艺的价值也永远不会过时。

  “我反正是这么想的,再怎么样,一个手艺人总是能混到口饭吃的吧,更何况村子里还有农民,大家还得种田做饭,那锄头、镰刀、柴刀、菜刀等等就还是有市场。”

  不过在那个年代能像王岩和这样踏实的人,已是少数。不久之后,王岩和的伙计也因为生计问题选择了离开,王岩和的铺子眼看着也要办不下去了,在他生命的最低谷,妻子陈兴兰的出现给了晦暗的生活一点光彩。

  来到云岭18年,坚守铁艺数十年如一日

  “我们俩一见面就挺有眼缘的,想着可以处处看,我老公也是比较直接的,跟我说他很穷,老家只有一间两层的平房,还是跟父母一起住,烧饭什么就在大院里头……”陈兴兰就是看中了王岩和这份坦诚和老实,两人相处不久,陈兴兰便不远千里从老家贵州嫁到了浙江,两人的日子虽然困苦,但生活却有了奔头。

  “他一个人没法打铁,我虽然能帮上一点,但主要还是他自己,毕竟打铁是个力气活,这样下去家里都要揭不开锅了,我们想着实在不行还是要去买机器,但是那时候一台机器要一万多,真的是东拼西凑,凑出来一笔钱去买的。”

  因为机器个头大,王岩和便不能再出去挑担打铁了,为了兼顾台州和永嘉周遭的生意,他就把自己的铁匠铺搬到了两县交界的永嘉云岭,一住就是18年。

  “开始几年是最辛苦的,因为机器一开始他不熟悉,怎么打都不对劲,然后垒那个灶台火炉,原来都是用的木炭烧的铁块,后来换成了煤块,烧出来温度就不一样了,调试了很久。”虽说有了机器,王岩和一个人也可以“单打独斗”了,但是打铁最重要靠的是眼力和听力,倘若敲出来的铁器不对劲,王岩和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拿去售卖的,以至于当时家里的情况已经到了上顿不接下顿。

  “ 大儿子那时候也出生了,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可是我们一顿饭连肉都吃不上,更不要说牛奶这些了。”日子过得苦,陈兴兰却从来没有放弃希望,更是无条件支持自己的丈夫,自己则在家做点手工、种菜、带孩子,王岩和能在铁铺前安心敲打,背后少不了陈兴兰事无巨细的操持。

  在大儿子王超鹏的印象中,父母两人总是在勤劳地干活。每天天不亮,二人便双双起来,一直忙碌到深夜,整个童年陪伴着他入眠的,是耳边不绝如缕的打铁声。而在两人的艰苦奋斗之下,铁匠铺的生计终于渐渐好转起来,因为打出来的农具保质保量,周边闻讯而来的村民很多,采访当天还有乐清虹桥过来的顾客,专门上门购买一把柴刀。

  “虽然有机器协助,但我们这个还是半人工的,加上我自己也是做农活出身,知道这些工具做出来怎么样用得顺手,虽然农具价格卖得比其他地方贵一些,但我们质量是有保障的,这么多年都是靠口耳相传的口碑一锤一锤做出来。”

  王岩和表示,他还想趁着自己有力气,再多做几年,顺便也把他这几十年来打铁得出的经验和人生道理传授给大儿子。自2020年开始,20岁的王超鹏便亦步亦趋跟着父亲学习打铁,并通过自己对于市场的认识,开始引进更具现代化的机械制造,开创了名为“云岭作”的菜刀品牌。

  “因为经常有客户反馈过来,希望用上好用且不会生锈的菜刀,那我就专门针对这个,去尝试了各种钢材,找到了一种特殊的航空钢去制作,产量不高,价格也会贵一些,但是我们做的是品质,这个我觉得跟我父亲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王岩和也不否认,打铁作为传统工艺正在慢慢消失,时代发展了,打铁也越来越享受着科技的福利,但在这股时代大潮中,这门古老手艺发出的铿锵之声,和它所代表的精神品质,永不会熄灭。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归永嘉县融媒体中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0577-67261234。若未经本单位同意,擅自将原创内容进行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