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镇街社区   ->   枫林动态   ->  正文
枫林镇以24个“村节”为IP撬动古城复兴

发布时间:2025-02-13 作者:范海国编辑:周艺来源: 字体:
核心提示:剪福字、贴窗花、写对联……一副副散发墨香的春联和一张张洋溢喜庆的“福”字,成为迎接新年最温馨的象征,将年味“酿”得更浓,也为千年古城枫林24个“村节”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剪福字、贴窗花、写对联……一副副散发墨香的春联和一张张洋溢喜庆的“福”字,成为迎接新年最温馨的象征,将年味“酿”得更浓,也为千年古城枫林24个“村节”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以节气为点,过24个“村节”。刚刚过去的一年,枫林以“村节”为IP持续开展文旅实践活动,引导村民制作传统美食、恢复传统民俗、打造网红打卡点,通过“村节”链接了乡情与文化,激活了古镇旅游与发展,书写了千年古城复兴的新答卷。

  链接古城乡情与文化

  枫林是永嘉学派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的枫林,曾是楠溪江流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素有“楠溪第一村”“小温州”之称,也是著名的“武术之乡”和“象棋之乡”。

  千年积淀,面对经济大潮,古镇传统文化日渐式微,四季八节的特色传统庆贺活动成为人们的记忆。如何寻找复活古镇之路,将日渐消逝的温馨浓郁乡村味找回来?

  2024年开年,关注乡村发展的古城村社干部们,提出了一个持续一年的文旅实践方案——以节气为点,过24个“村节”。他们认为,二十四节气传承几千年,是时令指南,也是生活美学,与耕读传家的枫林古城最是契合。

  一拍即合,说干就干。2024年的立春,永嘉枫岭社区“村节”节气系列活动拉开了序幕。那天风和日暖,远近街坊聚在一起吃春卷、祈福、看武术表演,热热闹闹过了一个节。这派图景,枫林暌违久已。

  顺应时令,种瓜种豆,便是枫林人的耕作计划。对应着节气活动,就是地里产什么,那个节气吃什么。比如大暑吃绿豆糕、立秋吃南瓜糕、白露有香酥饼、小雪吃番薯糕、冬至吃冬笋麻糍……

  在推广节气文化的时候,枫林镇枫岭社区党委委员徐成龙和他的同事们,也做了详尽的田野调查,将农事规律与乡村民俗相结合,通过问询村里的老人、查找资料复原了很多制作食物的古法。

  “比如古法番薯糕、古法豇豆饼。这些食材的做法是当地年轻人闻所未闻的,却是老人家魂牵梦萦的味道。”在徐成龙看来,除了恢复传统美食,还有文化挖掘。枫林是中国象棋之乡、武术之乡,这些民俗活动都被分布在节气里,为“村节”增色,也为枫林添彩。

  “村节”带来的溢出效应明显而持续:于内,它能唤醒藏在心底的味道,解一份思乡之苦;于外,它能让人们更加了解枫林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

  激活古镇旅游与发展

  2024年9月6日,正线全长2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在永嘉两处设站的杭温高铁正式通车。而杭温高铁楠溪江站所在的位置,就在枫林。南下北往的旅客,将此作为深入楠溪江的第一入口。

  “日常枫林的游客量为两三百人,到了周末或者节假日,这个数量可以破千。”在徐成龙等村社干部的努力下,“村节”活动在枫岭社区做得热闹且欢喜,成了远近村庄共同的节日和游客慕名而来的招牌。

  “我得知圣旨门街今天分番薯糕,早早就过来了,这种过去当主食的番薯糕我很多年都没尝过了。”来自上海的游客张先生夫妇选择在枫林宿夜,为的也是想赶下“村节”的热闹氛围。他们领到一份番薯糕后,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细细品尝,连连称赞。

  “留住文化,就能传承。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感恩让我享受到深含文化传承的古镇之游。枫林之旅,心怡神游。”在位于圣旨门街的枫林里民宿,游客曾在这里的留言簿上写下心声:这样的原汁原味是楠溪江的天然特色,也正是能吸引大家来玩的最主要因素。

  枫林古城,始建于北宋崇宁五年,建筑按“九天七星”布局,古名丰里、凤栖里,盛唐时,因村南前山漫山遍野红枫似火而易名枫林。2021年,浙江省政府将枫林列为千年古城复兴项目。作为温州市唯一一个千年古城复兴项目,枫林重新进入大众视野。

  复兴项目启动以来,古城很快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徐定超祖居、故居,御史祠和一批古建筑得到修缮,对古镇中轴线圣旨门街路面和店铺及池塘进行整修,千年古城被掸去灰尘,面貌焕然一新。如今,24个“村节”早已融入古城复兴的文化肌理,为古镇旅游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速乡村振兴与共富

  过24个“村节”,让枫林千年古城从特色文化节庆活动里尝到了甜头。从地方民俗中挖掘推出了“二十四节气”民俗活动,不仅恢复了传统节日,传承了节日文化,更是创新打造了新玩法、重塑了新IP,吸引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打卡留念。

  “我们许多村民、志愿者以及学生群体都加入其中,也让游客感受到枫林别样的民俗氛围。”枫岭社区党委书记徐旭程说,从初春的棉菜糍粑、荠菜粥,到夏日的豇豆饼、青草豆腐,再到秋天的米豆腐、糕饼,枫岭社区推出的每款食物的食材均来自山野田间,或者是村民自己种植,这也带动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增加村民的收入。

  通过民俗活动和美食的深度融合,枫岭社区的“二十四节气”乡村IP已经渐渐有了名气。“每场‘二十四节气’活动,我们都会进行记录剪辑,然后发布到网络平台。”徐成龙说,现在短视频流量还不错,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村里参加民俗活动,现在村里很多村民选择在家门口开店经营。

  “每个节气活动都配备了相应的食物分发,数量在400份到600份不等,分完为止,这些食物的制作食材都与相应节气本地产出的谷物、野草相关,富有本土特色。”徐成龙说,我们要做一些别人没有的东西,要长时间的做下去,以后人家会在节气的那一天,会想到枫林古城,会想到枫林来玩,这个是我们最大的愿想。

  “蛇年,我们准备扩大村节规模,并推出24×3模式,即将外地客人引来,第一天体验村节氛围、第二天节日活动仪式展示、第三天由客人选购节日食品带回去与亲友分享。希望由此带动枫林的乡村旅游业,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徐成龙如是说。

原标题:枫林镇以24个“村节”为IP撬动古城复兴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归永嘉县融媒体中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0577-67261234。若未经本单位同意,擅自将原创内容进行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