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社会热度   ->   民家热线   ->  正文
溪下乡高山果蔬基地开启共富新篇

发布时间:2025-02-18 作者:刘曦编辑:周艺来源: 字体:
核心提示:近日,溪下乡携手温州大学姜年权教授团队,成功将海拔800多米的80亩撂荒地华丽变身高山果蔬基地,有望一举破解“夏淡”蔬菜供应难题。该项目预计于五月正式投产,届时,高山荒坡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近日,溪下乡携手温州大学姜年权教授团队,成功将海拔800多米的80亩撂荒地华丽变身高山果蔬基地,有望一举破解“夏淡”蔬菜供应难题。该项目预计于五月正式投产,届时,高山荒坡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聚宝盆”,为留守村民开辟出一条家门口的致富路,今夏预计可向温州市场输送百万斤本地新鲜蔬菜,带动近百人就业。

  春寒料峭之际,楠源村的高山上一片繁忙景象,挖掘机的轰鸣声冲破云雾。站在覆着薄霜的田野高处,温州大学的姜年权教授身着羽绒服,正指挥机械团队紧锣密鼓地进行最后的土地平整作业。持续高强度的开垦,让旋耕机的刀片严重磨损,然而这位农学专家始终坚守田间。直至挖掘机师傅去吃午饭,姜教授才停下手中工作稍作休息,尽管头戴厚棉帽,他的脸仍被冻得通红。“过完年就立马赶到村子里了,如今荒地开垦已接近尾声,马上要着手搭建种植基础设施。”姜教授一边吃着青稞饼干,一边比划着向记者介绍未来炮头机的钻洞位置,“夏季温州平原地区酷热难耐,诸多蔬菜难以种植,温州乃至浙江地区夏季的蔬菜,不少都得从云南、山东、甘肃等地长途调运。”

  当温州平原地区最高气温接近20℃时,楠源村的田间地头仍有不少地方结着冰。低温、大温差、无公害的环境优势,正是破解浙南地区夏季蔬菜供应困局的关键所在。姜教授计划将其近十年的农业科研成果落地溪下乡,今年5月将大规模种植黄瓜、西红柿、芹菜等果蔬,并试点国内领先的无土栽培技术,预计暑期丰收时果蔬产量可达100万斤。相较于外地调运蔬菜,本地供应的蔬菜不仅更新鲜,运输成本更低,零售价也有望降低,利润空间将大幅提升。

  这一项目从筹备到落地建设,前后不过短短一年时间,背后离不开溪下乡政府的主动作为。前期走访调研中,姜教授曾看中浙南多个地区,溪下乡政府得知情况后,迅速行动,主动对接,多次上门拜访“游说”,全力了解需求、靠前服务。同时,组织楠源村村民代表前往姜教授的实验基地,深入研究项目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与可行性,细算经济账,最终促成项目与资源的“双向奔赴”。

  对于过去以放牛羊、打零工为生的楠源村留守村民而言,该项目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麻于中放下牧鞭,将项目建设所需的毛竹搬运至基地,“每天能挣200元,关键是守着家就能赚钱。”待五月全面投产后,将创造近百个就业岗位。

  当前,溪下乡正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农村发展新路径。除楠源村高山果蔬基地外,今年还计划在麻茶村引入黄精苗圃基地项目,并借助科技特派员下沉一线指导的契机,进一步扩大“溪下红”高山番薯种植项目,全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溪下农业品牌。云雾缭绕的高山之上,新翻的泥土已闪烁出油亮光泽,蛰伏一冬的土地即将开启全新的生长篇章。当科技赋能与沉睡资源唤醒相互碰撞,当专家教授的智慧与农民的实践经验深度融合,那些曾被视作发展阻碍的高山、低温、偏远等因素,正华丽转身,成为溪下乡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这种发生在供给侧的结构性变革,或许正是开启共富之门的金钥匙。

原标题:溪下乡高山果蔬基地开启共富新篇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归永嘉县融媒体中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0577-67261234。若未经本单位同意,擅自将原创内容进行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