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市委“强城行动”、县委“拥江融入、产城融合”等战略部署,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坚持规划引领和要素保障并举、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并重,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担当,在改革攻坚中突破瓶颈,在惠民利民中践行初心,为温州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永嘉打造融杭接沪“桥头堡”发展大局贡献资规力量。
数说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实施,县中心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15个乡镇级规划通过市级审查,建成全县“一张图”监督实施系统。持续优化城乡发展规划,温州北站新城、瓯北重点地段、三江-乌牛沿江片区等6大片区完成控规修编,瓯江北岸综合规划形成中期成果。
取得2024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656亩,获取国家指标2129.85亩。争取省统筹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数量指标668亩,水田规模822亩,粮食产能80.4176万公斤。推进北部通道、乌牛枢纽连接线、海塘安澜、上大线、金桥隧道、过江通道等省重点、省“百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节约集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障工业用地1000亩。处置闲置土地287亩,盘活存量土地1119亩,低效用地再开发973亩。
2024年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36.48万亩耕地保护目标和32.02万亩永农保护任务。全县耕地功能恢复和异地恢复4836亩,超额完成耕地功能恢复一体化任务。在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3个,新申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个,子项目开工数20个,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面积4916.18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面积2226.95亩,低效建设用地整治盘活面积170.4亩,项目搬迁安置30户。“百千万”永农集中连片整治1829亩,完成率182.9%,远超预期。
超额完成造林3600亩,森林质量提升8014亩,油茶保供3748亩,松材线虫病防治面积39.6万亩,疫情发生面积和松枯死木数量连续5年实现双下降。完成验收林下经济发展项目3个,实施建设“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5个1500亩,建设四海山林场林业固碳增汇先行基地。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2024年出动救护160次,救助野生动物170只。
推动不动产登记领域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全年办理各类登记57095件,开展不动产带押过户、项目在建转抵押即办模式、“公证+不动产登记”联办业务等,荣获“温州市集体劳模”称号。深化“多测合一”“验登合一”改革,实现“一次委托、统一测绘、成果共享”,提高行政审批和不动产登记服务效率,减轻群众负担。切实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成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点35个、简易雨量报警器80处,完成枫林镇、沙头镇1:2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县域地质灾害“一坡一卡”调查和4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作。
2025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
完成乡镇级国土空间总规批复,创新“通则式”乡村规划管理模式,完成三江-乌牛沿江片区详规,启动瓯北、桥头、桥下、乌牛、枫林等5个重点片区详规修编,加快形成适应“拥江发展、产城融合”发展战略、支撑“城市蝶变、工业强县、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的空间框架。
要素保障强化发展支撑
谋划包装省重点项目、省重大产业项目,积极争取各类政策红利和指标支持,加快完善做地储备出让工作机制,抓好土地清理、存量盘活、工业用地保障等工作,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
生态修复筑牢绿色屏障
联动推进“多田套合”、“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建设、林耕置换、耕地功能恢复等工程,积极做好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验收工作。探索多元化“土地综合整治+”新模式,推动土地综合整治向“跨界融合”升级。
耕地保护严守资源底线
深化“田长制”,运用“耕地智保”场景,健全耕地保护“人防+技防”工作机制,实现耕地违法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的全闭环数字化管理,提升耕地用途管制能力。
林业提质绘就生态画卷
切实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加快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加大松材线虫病除治力度,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省“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争创林业共富试点县。
民生服务提升幸福指数
优化不动产登记全程网办、跨省通办,实现农房登记“多测合一”全覆盖,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延期登记。全力推行“拿地即开工”,力争审批时限压缩30%。加快完成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一坡一卡”工作,全力保障民生安全。